尝试自我认知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给凌秋莹的信

第一次写这样的文章,给自己。

我在各种渠道发过文章,身边的一些朋友认为写得还不错。回头一看,糟了,大多与自己有关的。

写作源于真实的生活,这点没错,但是写作更应该高于生活啊。早前,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不太愿意写东西了。今天,我在高人发表的文章里,略有所悟。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个人的家庭、教育、见识等都会映射出相应的行为和认知。在这里,我想说,家庭真的会决定我们的一生,她不限于家庭所给予我们的物质,影响更大的是父母的为人处世。事实上,父母脾气温和,关系融洽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平易近人,性格更开朗,做事更有冲劲。相反,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会更加敏感、悲观、细心,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我本人而言,我是闷骚型的,不是我不愿意与别人打交道,更多时候是我真的会胆怯。我害怕与别人发生矛盾,我更害怕争吵。这样一来,我会变得挑剔,会无意识地选择一些人交往,也会无意识地拒绝一些人。久而久之,我就会相对无趣,当遇到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人时,没有余地,敬而远之。其实,如果我愿意去尝试与别人相处,或许就会懂得理解和接纳。没有人愿意受罪遭厌恶,只是历史长河里总有它的因果。然后是教育,它不只是狭义的学历等级,也是接受教育的偏向。学历等级不是绝对的,但是等级越高的人,认知能力相对来说更强,更系统,态度更谦逊。至于接受教育的偏向,那就是文科和理科。文科的人大多偏感性,自然写出来的东西,少不了抒情。接着就是见识,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一个人的认知及辨别能力。浅显的,你站在哪一阶梯上,就决定你看到什么。一楼的人通常无法理解三楼的人,因为所见所闻不一。但是,我们无论是现在在一楼的人,还是已经上到三楼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从第一个阶梯开始的。可怕的是,你在一楼却不思进取,又或急功近利。这两种人,往往不会觉得自身有问题,大多是抱怨心理。

曾经,我在听一些夜读的时候,一朋友大喊:“请马上关掉,太恶心了,都是抄来的。”其实,我何尝不知道是这样,只不过生活需要一些正能量罢了。对于这种人,真的不是同一思想维度,没必要与之较理。可悲的是,不自知的人,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又不知要自省。

看似怎个活法是个人选择的,其实不然。我很喜欢向前辈学习,也常常得到前辈们的厚爱和点拨。很多人看来,我这个年纪更应该好好玩,好好谈恋爱。但我很清楚,前辈们的足迹只能是自己脚踏实地的动力,并不是超速少走弯路的圣经。当然,这也取决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具备能量。成功没有捷径,如果有,那就是比别人多走几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至于结果,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信,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看看前辈们走过的岁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