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年,舍不得如今
双十二的购物狂热还没来得及冷却,便在今天晨起看到朋友圈一番刷屏,或是深恶痛疾的呵斥指责,或是痛心不已的激昂陈词,或是对死难者的哀思与缅怀,或是对和平来之不易的感慨......猛地记起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5556676/18d099aa6696d420.jpg)
80年的时间轮回,是今年距离着当年的1937。而这个12月13日,也伴着国家公祭日的哀号载到了第四个年头。其实我们应该庆幸,庆幸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庆幸长在了一个日趋强大的国家。但任庆幸再多,也无法阻止我们对逝去同胞的痛惜,对当年战争造成的一切的痛惜。也就是那句话: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但却永远都不能忘却。而作为那段惨痛经历的“活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然当首。在 2016年11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幸存者人数仅剩108。就在三天前的12月10日,最年长的管光镜老人也与世长辞,他当时是因躲在石头底下才侥幸逃生,并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和惨戮屠杀。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小故事,偶尔想来依旧大为感动:"中国姑娘左玲留学相识了日本朋友吉野,他们互相照顾成了好朋友,吉野送左玲漂亮的时装娃娃,左玲也会打毛衣或以小惊喜回赠。但他们闹僵的导火索是在历史课,美国老师提及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吉野腾地的站起来反驳:‘日本人没错,广岛是居民区,不是军事目标’,与此同时左玲也腾地站起来反驳:‘南京也不是军事目标,但那里却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番话,进退有度,旨在不忘国耻。但是中国大片土地,不是军事目标的又何止南京一个啊!
我的爷爷当过兵,所以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讲老一辈的故事,讲关于毛主席的故事,讲爬雪山过草地两万里长征的故事。他总对我说,毛主席就是他心里的神。那时候我喜欢看电视,看的节目要么是动画片,要么就是战争片。动画舒展的是童心,抗战澎湃的是热血。在战争里,那些无辜百姓成了野心膨胀的政治家们的牺牲者,那些勇猛战士便成为了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救赎者,每当炮火喧天,枪声四起时,我便特别希望自己变成那个在动画里有超能力的大神,他随便一挥就能拯救数以千计万计的生命。
但我......我不是,我只能听着屏幕里哀嚎遍野,望着屏幕里山河破碎,自己在屏幕外痛哭流涕。一个又一个镜头如同场景再现,一个又一个身影倒下又站起,举起象征着胜利的国旗。所以,那时候奶奶就告诉我,好的生活都是由如这些人一般的英雄生命换来的,我不要求你以后成为什么英雄,但一定要努力去做个好人,即使好人不能一生平安,也必定让你一世心安。
我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95后,年龄尴尬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生活中总会因为一些事的导入,从家里人的口中听到由我引申出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误解(对此我也很抱歉啊),身边很多同龄人也感同身受,比如享乐,比如张扬,比如不懂事等等等等一系列标签。但也就是近几年,我觉得这些同龄人慢慢崛起了,很多很多都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抑或是热爱着自己做的事。他们以相同的年龄相较,让我羡慕又佩服。他们当然没有忘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更多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价值。
前辈们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了,留下的经验也太多太多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慌乱我们无措,生怕追不上这些步伐,生怕辜负了这些期待。但是呢如他们如我们不会放下也放不下。不过我可不敢代表我身边的这些95后,与其说我不敢代表这些人倒不如说他们活的多姿多彩我没有那个资格去代表。现在的我,依旧会记得自己在高一被评选成入党积极分子那份激动和被赋予的对祖国的热爱,而我更知道,这份爱,以后会倍加沉淀盛盈。我也要以马不停蹄的状态去弥补自己曾经因颓废而耽误过的时间,像那些同龄人一样努力,这是该给时代的坚守和过去的承诺。
![](https://img.haomeiwen.com/i5556676/24496c377fad0cf0.jpg)
忘不了那年,也不会忘了,那年的战争,那年在战争中的同胞,那年乱世如麻,你们受苦了......
舍不得如今,也不想舍得,如今的和平,如今在和平中的步伐,如今锦绣年华,我们感恩着......
简书课堂无戒训练营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