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交互设计设计解释 学

我的产品设计工作流

2017-07-27  本文已影响322人  鲜核桃

1.需求阶段:我使用Bear记录来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自己基于用户观察提炼出来的需求。我会根据卡诺模型对需求进行整理,并提炼出在团队内部达成共识的部分作为工作计划。通过Quip跟团队成员共享文档。

2.原型设计阶段:纸质原型。使用工具笔和纸加便签。这个阶段我的输出物比较随意,也有一点不修边幅。不过,这个阶段的输出物大多都是给自己看的。使用的笔也特意选取比较粗的笔,避免自己过早陷入细节的泥塘而举步维艰。自我迭代两三次以后,我会请身边的人验证方案。把纸纸原型拿给他们用,观察他们的使用情况。这个阶段需要使用手机作为录像工具,记录用户行为。事后可反复查看,也可以作为在团队内部或外部利益相关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文件。有时候用户的一个细微的反应或行为会胜过千言万语。

3.高保真设计阶段:我使用Sketch+设计规范组件库。这个阶段我会依据设计规范先把按功能模块去做界面的视觉设计。尽量复用组件,会针对本次设计的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做交互上的创新。在视觉层面我主要追求的是一致性和易理解。受限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我会在美观度上做一些让步。再复杂的功能,我都会控制在一周出第一版高保真。然后不断自我迭代。甚至整个方案搁置,再做B方案,C方案,进行对比做出取舍后再继续自我迭代,直至自己满意组织邀请团队成员评审设计方案。

4.高保真交互原型阶段:使用Flinto。使用这个工具主要是因为它比较简单,可以跟Sketch做到无缝对接。可以让我快速输出可点击的原型。我一般很少会用到它的特效部分,我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界面之间的跳转关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界面上是否还缺少什么?总的来说,在我的整个工作流程里,我都是在牺牲细节去求整体OK。这么做时间久了也会有一个缺点就是,会忽略一些视觉上的细节,主要是没耐心再去纠结它们。特别是动画特效部分,我大多数时都是直接忽略的,甚至不去考虑。从整体来看,做这些性价比不高。我追求更快的速度可以让我去请人来验证我的设计。这个阶段我也会先自我迭代几次,再请用户做测试。这个阶段用Flinto有利有弊。假如是在线测试,flinto对苹果设备的依赖性就会成为测试执行的最大障碍。不如Axure通过浏览器共享来的方便。

5.设计评审阶段:使用Quip记录团队成员对设计方案所提出的问题,并整理回答。根据筛选以后的问题去调整设计稿。再次就设计稿跟团队成员达成共识,便交付开发。

6.视觉走查阶段:依然是使用Quip做记录。因为我在设计方案的评审环节投入的时间较多,所以,视觉走查只是在团队最初磨合时会让我花一些功夫。磨合过两三次以后,大家因为对设计方案已经达成了共识,即在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去做的执行,还原度总体还是不错的。

7.用户验证阶段:因为工作环境的限制,我一直没有接触到数据分析这一块。对于用户验证,我大多是靠观察。自己利用自己可以调动的一切资源,组织用户使用产品并观察记录。这个阶段主要是使用手机和录屏软件。更多的用户反馈是由其它部门反馈回来的记录,依然是借助Quip。

我的工作流程里,我是刻意的舍弃了低保真线框图的阶段。从纸质原型直接到高保真原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想更快的进入用户验证阶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用高保真解释设计方案时,会更容易跟团队人员达成共识,因为高保真更直观便于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