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当代的鲁迅
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影的告别》
近几年,鲁迅的文章越来越淡出了语文课本,某种意义上,这件事让我开心。
很长一段时间内,鲁迅先生都作为一个批判者,一个革命者,一个斗士的形象扎根于学生心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都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这样一种神化后的鲁迅,被过高的光环笼罩着,掩盖了太多其他方面应有的光辉,这种神化引来的,甚至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低估。
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曾经的我,以为鲁迅先生不过是激进,不过是敢批判,不过是呼吁革命,才受到了语文课本特别的青睐,但我们忽略了即使是毛主席对先生的评价,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在先。
事实上,只要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有涉猎,一定会为其文字运用与思想体现所折服。无论是《呐喊》《彷徨》中精确幽微,又富有现代技巧和情怀的小说,还是《故事新编》中汪洋恣肆,瑰丽奇崛的想象力,无论是《野草》中遍布隐喻,意识流的散文诗,还是《且介亭》中以笔作枪一针见血的杂文,单从文学价值评判,先生只有被低估,而没有被过誉!
从思想者的角度看,我们所了解的先生不过是冰山一角。我过去常常以为,先生只是精于对国民性的解构,可是看得多了才发现,他对人性的体察,已经越过了一国的界限,正如很多人所说,那些“劣根性”,其实很多是人类通病,并不是中国人特有。这是个永远的反动派,永远的革命者,即使加入了“左联”,仍止不住他的疑虑,开玩笑似的和革命青年说:“你们革命成功了,还不是先杀我。”
先生提倡科学,又警醒我们不能陷入唯科学主义,不能失去美感和想象力;先生提倡民主,却对民主可能产生的民主暴政提出了警告;先生提倡平等,又告诉我们平等主义不等于平均主义;先生提倡自由,却批评当时的自由主义者,过分强调自由,就会陷入精英主义,忽略社会的平等;先生提倡爱国,又直白指出爱国不可盲目和自大。对任何思想观念,他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认,而是在肯定中有否定,在肯定中有质疑。他强调既要吸取这些价值观念,同时也要保持质疑。
无论从哪种角度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和思想都和远非过时,有人讲读通鲁迅,就能看透社会的所有病,我觉得也并非夸张。这个走下神坛,更丰富也更见深度的鲁迅,是当代所需要的,属于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属于当代的鲁迅。
属于当代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