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你听我说;

2018-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唐漢_2f58

“大家都往前看,对!后排的站的紧凑一点,好!都笑一笑!笑一笑!”。“喀嚓”!定格:青春的一瞬、人生的一秒。

        这是五十年前,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礼拜天),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十六连的第一批北京知青,在萝北县凤祥照像馆照下的一张合影:题头上写的是:北京支边青年 于北大仓1968.12.15

        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我当年出国时舍弃了那么多东西,可就是没舍得丢下这张照片。而且一直拿它当做一张“全家福”一样地珍藏着。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人生能够在青春花季的年月,在一起合一张影,又一起在远离家乡的北大荒,战天斗地,摸爬滚打地相处了那么多年。恐怕前世不修行个三、五百年也到不了这种“缘分”吧!您说能不珍贵吗!?

        说它珍贵,还因为这是我们这个连队知识青年们唯一的一张合影。组建兵团以后,四地的知青(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陆续来过很多。可连里再也没有组织知青一起照过合影。再后来,兵团撤销,都各奔了东西,见都见不着了。

        这张照片上,是当时黑龙江省萝北县青年农场五队(天津庄)首批接收的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三个学校的学生:北京六十四中(在日坛公园旁边)、北京八十中学(在东三环内白家庄)、北京一百二十中(在红庙)。

      时过境迁, 知青大返城后,北京六十四中后来改成了日坛中学。第一百二十中被拆掉没有了。只有我们学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还在,並且扩建得越来越“雄伟壮丽”了,大门口还加了“岗哨”。(多了几名穿制服的保安)。那年回国探亲想到母校去看看,到了学校门口,跟保安们磨破了嘴皮子,就是不让你进去,说:“您说您,这里边您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您非得进去看个什么劲儿呀!?”说的是啊!想想人家孩子们说得也对!里边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到里边去可有什么好看的呢?!

        也难怪啊!他们哪里懂得什么叫作“故地重游”啊?这真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啊!

        每当看见这张老照片,当时的往事就浮现眼前;

        实际上,当年(1968年)第一批到十六连的北京学生总共三十三名。可这张照片上只有三十二名,有一名没有参加。谁呀!?我记得清楚,他的名子叫:刘增茂。北京六十四中的,也是个老六六届,我们哥俩关系不错!是后来跟我一起调到新建点开荒的哥们儿。这哥们儿脾气暴、秉性各色、不合群儿!平常不愿意跟同学们说话,却跟当地老职工的关系极好。能喝酒,喝了就骂人。大家商量去县里照像那天,我连拉带扯地叫他一起去,都快跟他急了,他就是个“打死也不去”!真是个“宁种”。不知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一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他,为他遗憾!

        在这张大合影里还有个有趣的现像:就是这三十二个北京人中,到后来只有一对成了夫妇。其他的人,女生分别嫁给了津、沪、哈三地的男知青。而男生也都分别娶的是津、沪、哈三地的女知青。这其中,女生向北方嫁的居多,而男生向南方娶的居多。就是说,男找女向南找,女找男向北找。谁能解释出这里边有什么“内在原因”呢?

        另外,各位看官;哪位懂得“奇门遁甲”或是“麻衣神相”什么的,能从这张像片上看出,其中到底是哪两个人有夫妻相,结成夫妇了呢?回答正确有奖哟!

        眼看这张照片照了有半个世纪了。照片里的人都是奔七十的人了。前几年看着照片上的人还都能叫上名子来,这两年不行了。有的只能记得“姓”或者干脆只记得“外号”了。不过,这是对照片上的男生,对照片上的女生,不知怎么,还是都能把名子朗朗上口叫出来。您说,这是不是“异性相吸”的作用啊!?上中学的时候咱们不是都学过“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定理吗?看看,这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就是真理。这不,四十多年了,只凭一张老相片还“异性相吸”着哪!


          作者在母校门前留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