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入门小悟,2018-10-28,下雨花开天晴
大提琴入门小悟
大提琴入门小悟
2018-10-28,下雨花开天晴
(内容如有错误,欢迎探讨和指正)
收到对面邻居昨晚发来的微信:“是你在拉大提琴吗?”。我回复:“是不是吵到你了?不好意思,我下次早点”。对方回曰:“不是,是拉得很好呀。我也想学,你有报培训班吗?”
很有自知之明得觉得自己拉地很一般,坚守和摇摆之间,我从2014年断断续续学习大提琴到现在。所以,这位有着很发达的发现美的能力的同志,无疑给了我温暖的鼓励。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另一颗对艺术/音乐/大提琴有兴趣的心。所以,我写了我的大提琴入门的一些领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志之士可共勉。
1,关于坐姿。刚开始学琴时,把大提琴想象地很神圣,所以坐姿也是要威武正式(示意图如下左图)!拉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右手、右臂还是右膀不够放松的问题出现了。老师多次纠正我坐姿——身体前倾一些,琴放高一些...问题没有被很好地解决。直到后来中断学琴后,又拿起琴来练习,突然想起老师曾曰的“抱着琴,让琴和身体比较融合”;似有几分开悟,遂改坐姿如下右图。
1,关于坐姿。左图为错误的姿势,右图是正确的打开方式。2,关于左手。因有少许钢琴基础,所以我上手较快。我认为左手是关于如何用力的问题,即如何同时用力而又放松地按弦。
2-1,关于用力。从左膀到左臂、左腕、左掌、手指,左膀、左臂自然放松,左腕拉直不要突起或塌陷,左掌四指呈招财猫握拳状、与拇指呈O形,指腹按弦。力量的发出部位在左膀至左侧身体部位,力量的承受部位是弦,所以整套的动作都是在保证如何让力量直接、高效地输送到弦。因此,左腕、左掌和指关节不能塌陷,这会导致力量传输受阻;左手部位也不要僵硬,这会使得部分力量被用去与“僵硬”抗衡而浪费。
2-1,左手与力2-2,关于按弦。按弦时,手指需要重心转移。按一指时,一指按弦,重心在一指;按二指时,一指二指按弦,重心在二指;按三指时,一指二指三指按弦,重心在三指;按四指时,一指二指三指四指按弦,重心在四指。随着按指重心的改变,掌、腕、臂、膀的姿势也可稍有调整,以保证力量的高效传输。
2-2,右手按弦2-3,关于换把。练习换把时,我也时常郁闷,总感觉手不听使唤、或者换把后按弦拖泥带水。后来,我领悟到一点:即使换把时,手也不能没型。手若没型,换把时是两种情况:第一,用一根指头拖着整个五指/手掌到新的位置;第二,手掌摊开扩大范围、为某一根手指摸索到新的位置。两种情况换把时都会伴有笨重感、换把后按弦的手指通常是“贴”在弦上。
手若有型,则腕部不凹不凸,五指呈O型,一到四指(指间距)适当聚拢。此时,手掌/指带动臂、或臂带动手掌/指是一个“直线”整体;且换把到新地方后,不用再建立新的力量关系。 这样,轻贴着弦换把后再按弦,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用力量最直接的形式实现了。
3,关于右手。右手拉弓,老师说,有的人上手很快,有的人要慢慢放松,我属于后者。前期可能因为坐姿不科学,走了弯路,现在自我感觉正在上道中。我的右手持弓方法如下,五指已放松。我拉A弦时右膀偶有酸痛感,说明右臂并未完全放松,但好在酸痛感的情况一直在减少。
3,右手握弓以下内容,来自第一位大提琴老师/张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我少许的DIY。如有记忆误差或DIY理解错误,请谅解:
3-1, 拉弓时,以弓与弦的切点为支点,弓的两端为两个点:弓尖为一个点,弓与食指、或中指、或无名指、或小拇指的接触点为一个点,让两个点类似杠杆原理去平衡。所以,当弓从弓根拉到弓尖,右手的按压重心应当从小拇指转移到无名指、到中指、到食指,以保持平衡。比如,上半弓,用小拇指与弓平衡;中弓时,用无名指和中指与弓平衡;下半弓时,用食指与弓平衡。
3-2,弓与弦相切满足切线定理以保证弦走直线。简言之,弓走弧线,弦走直线。同时要注意,拉A弦时,由于弓走弧线,及A弦的位置原因,使得拉A线到弓根时弓容易“掉”。这时候,用小拇指与弓平衡好、让弓保持住。
祝君学琴愉快。
2018-10-28, 下雨花开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