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不识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 我不會發現我難受
怎麼說出口 也不過是分手 ……”
林夕的词,真是细腻又犀利,短短二十几个字,却是满满的画面感。先是颤抖的声音,随即是心底恍然而至的难受,然后是一时的语塞,最后再点明分手。这样一来,只是歌词的前四句,就已经告诉了整个故事的背景。原来,这写的是两个情侣,在分手多年后的遇见。起初读到这段歌词的时候,会以为歌词里颤抖的两个字是分手,后来想了想,他这明明是说完两个字之后才想到的分手,说明这两个字并不是分手。于是我便去网上查了一下,居然还有人因为这个两个颤抖的字,而写了一段小故事。
"一个的士司机深夜里拉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是他十年前分手的女朋友,刚上车司机就认出了她,或许是心里一直放不下的原因吧!他并不打算跟她相认,女子上车十多分钟以后改变了目的地,然后很开心地掏出电话,跟电话那头的朋友聊起了,这十年生活中感悟和人生的曲折!司机就这样静静的听着,眼前飞速的划过一幕幕的往事。女子挂了电话,两人相对无语,目的地到了!女子下车的时候哽咽着说:“我把我十年的经历都告诉你了,你却连一声你好都不愿跟我说吗?”男子颤抖着说了声:“你好!” 不经意间两人的泪水悄悄的流了下来!至此之后,每每再听到陈奕迅的十年,脑海里就会浮现起这一幕出租车的画面,听歌的时候,也会多了一些感动。至此以后,我再听到你好这两个字,便会想起这个小故事来,心中也会凭空多出一股子遗憾的味道。当心中开始有遗憾感受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会回忆起一些遗憾的往事。所以听着听着,听到了后来,听着的是音乐,但品味的却都是自己的曾经了。也许就像歌曲《没那么简单》的歌词里唱的,曾经最掏心,所以最开心,曾经。
以前听歌,多是喜欢一两首了,然后就认准了那个歌手了,然后就一首一首的去听他所有的歌,然后筛选自己喜欢听的。最近这几年,看抖音看得多了,抖音的各种音乐推荐和背景音,就成了我新的选歌途径。过去的几年里,倒是从抖音里收了不少歌。其中有一首国风歌曲《赤伶》,一开始的时候,是被其戏曲唱腔吸引,等后来读到它背后的故事的时候,更是让我对其有了一些敬佩之情。就它的创作背景而言,更多是说着我们的民族大义。故讲的是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侵华,占领了许多城镇。其中有一个县城,日军让当地戏班为他们演出,戏班众人不愿,于是日军便以县城的百姓的性命来威胁。无奈,他们为了全城百姓,不得不为日军演出。只是当演出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台上唱得慷慨淋漓,唱腔愈发悲痛。突然间,台上一人大喊“点火”等日军发现时,早已是火光四起,周围的门窗也被堵得严严实实,戏楼也早被泼满了油,一点火星都能引起燎原之势。于是就这样,那股日军小部队和戏班的众人就一同葬身于火海之中了。
小时候总听人说戏子无义,其实是因为以前的戏班是要走南闯北的讨生活,少了居无定所的安稳,自然也就难以融入社会。所以,相对离群的他们,多是会受人冷眼,而他们见到的,也自然多是人心的阴暗与偏见。而他们偏偏又一生演戏,懂得察言观色逢场作戏,懂得如何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说适当的话,自然更是让人怀疑他们情义的真实性,导致周围的人都不会太相信戏剧演员们的说辞。而对他们自己来说,长期的受人非议与冷眼,每一次诽谤与蔑视,都是在给他们的心里添上一片防御作用的砖瓦。久了,心防如重城,自然也不会轻易对别人付出感情与真心了。也许,他们这一类人,比一般人更能懂得人心与人性的阴暗,或许也是因为如此,他们也才更难信任他人。
除却歌曲《赤伶》里的国之大义,另外一首也是关于戏子的《辞九门回忆》,则讲述了一则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老九门的二当家二月红,他本是个江湖人,是花鼓戏班子里唱戏的旦角。只是这个戏班子也不简单,白天是倚着戏班的身份四处唱戏,到了夜晚,就四下倒斗盗墓。二月红本身是个美男子,又身怀绝技,素与不少名媛关系暧昧,还喜欢流连风月场所。只是有天在快活楼上喝早茶的时候,见有人贩子背着一个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姑娘在游街,准备要把小姑娘卖到妓院,于是恻隐之心一动,便花巨资救下了这个小姑娘。后来这个姑娘也成了二月红的妻子,只不过这姑娘早逝,二月红因爱她爱得深沉终生未再娶。歌词里面最后一句所唱“只留三寸土种二月花”也许说得便是二月红死后和亡妻合葬,让布置墓穴的人把他的棺材下多垫三分土,好叫自己的棺材比妻子的高处半尺,希望到了下面能依然保护她。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叫作《探窗》的歌曲,也是被我收录进我的日常歌单。抖音上有个博主,经常会一些弹奏一些旋律,然后发到抖音上给网友们填词。于是,在那里,音乐人与填词人隔着屏幕相汇,然后这首《探窗》便出世了。后来歌曲大火之后,又有人描着歌词的意思补全了全部的故事:
“那年晚冬,他金榜题名是新晋的状元,与富家小姐新婚燕尔,所有人都艳羡.祝福着这对新婚夫妇。婚礼当天请了个戏子来助兴,那戏子生的可真美艳,戏唱的也好,舞姿婀娜婉转,美眸星河千转,红唇轻启就勾动着除了新郎外在场每一个男士的心魂。也不知道新郎是否是太爱新婚的妻子,竟没敢朝那美艳的戏子看一眼。那年晚冬,作为戏院头牌的她随着班主来到京城为新晋状元的婚礼表演,不曾想那状元竟是他的故知,不曾想从小与她为伴,许诺了她千次万次,答应金榜题名后必回来娶他的就是这新晋的状元,就是这风华正茂的新郎。她便这样唱着,唱着他乡遇故知的喜,唱着洞房花烛夜的悲。
那年晚冬,京城参加新晋状元婚礼的权贵们听了场奇怪的戏,戏的前半段无比喜乐,后半段却逐渐凄凉,到最后戏越来越大声却叫人觉着一片死寂。于是那戏子戏还没唱完,便叫人给轰出去了。
后来冬去春来,羽翼丰满的黄鹂,沾着褪去旧冰的湖水,飞上长着新芽的柳枝。听说戏院死了个戏子,京城疯了个状元。”
以前听歌,总是因为喜欢旋律而去听歌,就好像粤语里的《千千阙歌》,其实完全听不懂她唱的是啥,但是就是觉得好听,那是被音乐旋律征服了。再后来听音乐旋律之余,便会更专注于歌词,像《没那么简单》里的娓娓低吟,歌手缓缓地唱着自己的心事,作为听众的我也备受感染,让人慢慢的陷入自己的回忆。再后来,除了看歌词里的故事,也会去看歌词背后的故事。像《青花瓷》里天青色等烟雨的珍贵,以及《十年》,《辞九门回忆》与《探窗》这些衍生出来的爱情故事,都让歌曲的深度得到了升华。再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所听的就不仅仅是旋律了,脑海里回忆起故事里的点滴,有苦等,有遗憾,也有人生。
PS:
前些时候 朋友问我那首国风歌最好 我脱口便是《伯虎说》现在想想 我钦慕其中自在洒脱的感觉 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打破孤独的牢笼 也没有直面孤独的勇气吧
想来这首曲子 用大提琴拉出来 也是会很好听的吧
歌词如下:
一枝春风叩柴门
一声鹊啼我自珍
不见对弈人
落子定乾坤
酩酊寄此身
一壶炊烟煮黄昏
一盏旧茶浮亦沉
清风无人问
拭尽万般尘
与君酌星辰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虚度我青春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和光也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