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过地理看历史》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看完有些时日,但一直都没能抽出时间来整理读书笔记。想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很喜欢旅行,每走一个地方都会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标注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国家和我们大中国的地方。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听导游讲到很多历史故事,而是就想到读这本书了解一下。
中国的历史不管怎么朝代更迭,地理位置都是不会变的。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地理的变化极小,而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
这几个大的地理单元大致划分为:荆楚(荆州、荆襄)、关中、江东(江南)、山西、河北、中原、山东、两淮、巴蜀、百越、云贵、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塞北(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等。
这本书对中国这几个地理单元的特点、利弊得失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总结出了其地理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明确了一些地理名称变化的来龙去脉,改变了以往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一些历史事件。
“透过地理看历史”,是一个很好的、很有必要的看历史的角度。透过地理看历史,通过历史了解地理。
这本书用地理角度去讲述中国的战争和历史发展,把大家不熟悉的地形和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说得很全面,对于历史不太好的人来讲,特别好。
我们的文化离不开历史,要了解我们的文化,读历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可我们的历史书又太多,几千年下来,积攒的历史书可谓汗牛充栋,我们读的时候常常无从下手,偶尔翻阅几本,也只是皮毛,抓不住要点。单是把一个朝代的历史搞清楚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何况几千年朝代更迭,各种事件循环往复、似是而非,往往弄得我们云里雾里。
这几个核心地区而言,很好地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地理关系,而各个地理单元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自夏朝起先后有商、周、汉、魏、晋、隋、唐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定都或迁都于此,中原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是最有可能称王称霸的地方。
山东有山而又靠海,形成很多天然的良港,有渔盐之利,经济价值巨大。
荆楚鱼米之乡,南方政权的门户,对江东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江东南方政权的大本营,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能供养整个国家的中央系统。
巴蜀天府之国,中国的粮仓,又处于长江上游,对下游的荆楚和江东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山西自成一体,四面有高山阻隔,战争时期的避乱所,北部的大同盆地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场。
河北仅次于中原的平原地区,产粮大户,北部的蓟城(今北京)是抵抗游牧民族的重镇。
河套塞外江南,同样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场。比如两淮,淮北被划到了山东,淮南被划到了江南;事实也如此,在历史上,两淮经常分属山东和江南控制。还有汉中,可以归为巴蜀的一部分,因为汉中很容易被巴蜀的势力控制。
搞清楚了这几个地理单元的特点,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历史,仿佛厚厚的典籍变薄了,历史并没有这么难读了,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眼前。
这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历史的方式,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通过读这本书,可以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重新疏理了一下中国历史。
不会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中迷失了方向,而是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架构,任何历史事件在这个架构里,都能找到它的坐标。如果仅仅是想了解一点历史典故,也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