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又一日《塔洛》《老狗》《1428》

2022-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2郎神

「1099」

意外惊喜,又看了一天。

Day 1电影节首日影片

Day 2 2022“浙浪潮”导演大会次日观影单

《塔洛》

黑白片,大量透过镜子和玻璃的拍摄手法,对比出男主处境,很多隔阂和抑制镜头。

一个牧羊人,从大山来县城拍身份证照,与一个洗头理发女孩发生奇妙感情,寻找自己释放自己的同时丢失了自己,卖光了自己所有100多只羊,把自己全副身家和尊严寄付给了女孩。

能用汉语(日常说话都用藏语)流利背下整本毛主席语录,却连自己年龄都记不住。

男主角在镜头里生涩、木讷、甚至呆滞。

我便以为也是一牧民的本色演出,没想到竟是喜剧大腕,在西藏地位相当于赵本山在东北的影响力,藏人基本都看过他的小品或电视剧。

竟能把非专业演得如此专业,毫无刻意表演的痕迹,太厉害了。

他在前半部留着长发,扎个小辫子,后半部里被理发师女主剃掉了——这是他留了17年的小辫。

另外,女主很美。在万玛才旦另一部片子《气球》里演一位僧尼,沉默、清寡,在这部《塔洛》里演洗头理发妹,调皮、魅惑。现实中她是个歌手。

「映后交流」

见下部《老狗》,同一导演。

《老狗》

比《塔洛》更多更平静的固定长镜头(也可能是我的主观感觉)。

这次演员都是非专业的了。拍摄时间也更早(2011年),《塔洛》是2015年),最后一个长镜头,据说因为伦理问题,在欧美被多方抵制。不剧透。

这与映后中一位女学生关于“污化女性”的提问,背后的矛盾根源是一致的,即我们是否可以用此时此地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去评价彼时彼地的人和事?就不再这里展开了,我会专门写一下来谈这点。

加上《气球》《撞死了一只羊》《静静的嘛呢石》(没看完),看过万玛才旦导演四五部电影了,除了喜欢他,更多是羡慕他,为自己的故乡、族人留下了这么多作品,对了他还是一个作家,他的电影故事都取材于自己写的小说。他把藏地的生活和文化,呈给全世界看到,一定意义上,他比如今任一位藏地活佛更具功德。

如果你也愿意看,就从《撞死了一只羊》开始吧。

你若对自己鉴赏力很自信,就从《老狗》开始吧。

「映后交流」

《老狗》的缘起想法,是藏獒被内地有钱人追捧的现实。

先想出了这个结尾,由这个念头带出前面的故事。

一边选景,一边完善剧本,就住在那个乡里小旅馆,剧本才1万多字,连演员一块,还不到10人的小团队,

乡里住下来,很放松,每天拍7/8个小时,

小机器,就像贾樟柯拍《东》时起了念,然后有了用PD150拍出的《三峡好人》,

有了剧本有了内容后,找到表达形式,镜头语言。

「关于想拍电影钱不够的问题」

制作成本可以很省,后期进入平台要花一些钱,电影局审片等,声音等很多要达标,技术上得花点钱。

《塔洛》有机会上了一点院线,后来被爱奇艺买了,稍微好一点。

《老狗》没有这样的运气。

去各电影节获奖的话,有一些奖金,塔洛拿了4个奖,基本成本就回来了,

另外就是尽量找一些朋友合作,省点钱。

找投资一直比较困难,自己想各种办法拍,《老狗》已经是我的第三部长片,还是没钱的,

有想法,有决心,有执行,

第一部片子,家庭DV机,五六千吧,我跟别人借了一台来拍。

「关于影片题材和敏感性的问题」

环境,审核,市场,每年都在变,自己去找可能性。

「关于是否会被“藏地”局限,以及多元题材拍摄可能性的问题」

拍藏地可能是我的宿命,

关于题材,很多不能拍,以前写过很宏大的故事,但拍不了,《格萨尔王》,多么好的藏地史诗,但目前拍不了,

藏人来到内地城市的生活等等,也需要时机。

电影需要时机。

如果时机成熟,肯定要拍。

《1428》

汶川大地震的震后实地纪录片。

《1428》这个名字取自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2008年5月12日14:28。

分成2部分,上半部,震后10天,下半部,震后210天。

创伤、痛苦、麻木、温暖、愚昧、不屈、混乱、互助、艰辛、挣扎、希望……如实地呈现。

深刻画面:拆水泥抢钢筋的人,父母带着大儿子在中学宿舍里找小儿子遗物,年迈父亲照顾精神病儿,一片废墟的庙里,乡民还在给倒塌的佛像烧香上供,乞求保佑。

一位道士说,菩萨、神,都要和人一样遭罪的。这是天地之间的事。

一位老人说,很久没有人给土地公公上供了,我没钱,他也没钱。

「映后交流」

我赶回来见姐妹,没参加。

「导演」杜海滨,独立影像代表人物,1972年生,陕西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