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日本无缘社会的痛
最近身边有很多深受压力折磨的朋友,有迫于工作压力巨大而痛苦的,也有学业压力大而失眠的,而我作为一个还没找到工作而且还要交房租的人在安慰着他们。那么我的负能量如何排解呢。如果我说我没压力,是不是有点厚颜无耻,而我说有压力,我觉得我的压力又不值一提,尤其在面对日本无缘社会的一群人来说。
无缘社会的概念来源于日本NHK电视台的采访记者作品合集,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也叫“无缘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因为和社会没有产生任何联系,所以也叫“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叫“无缘社会”。
我们作为人自出生起就自带两种属性,一个是自然属性,另一个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我们立足社会,与其他人产生交集的重要属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标签和人设。有人烦自己身上的标签太多,但如果一个标签都没有,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我的天才女友》里面每个人的称呼都是职业加上名字,比如鞋匠的女儿莉拉,看门人的女儿埃莉娜,火车售票员的儿子尼诺等,看书的时候会想作者为啥都强调他们父母的职业,这是那不勒斯称呼人的传统,还是身份的差异会对他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看到无缘社会这个群体,让我知道人的社会属性是如此重要,当一个人和周围的人断开了联系,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个孤岛时,对于死亡的考虑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不想成为“无缘死”的一分子,节目里的“无缘社会”的人都在自救。
不想”无缘死“,而独居生活又无法改变,31岁的大雄(化名)选择把生活曝光在网络里,以网络来和他人连接,来避免发生意外而无人知晓。
网络的存在让很多处于”无缘社会”的人寻求到一丝安慰,在网上和他人产生连接甚至是很多人活下去的重要力量。
38岁的静香(化名),是个大龄剩女,因为父亲生病需要照顾,不得已离开原来稳定的工作。带着电脑在居酒屋边吃饭边和陌生人视频,是她生活最大的乐趣。
日本无缘社会群体多是没找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稳定,不断地打零工,做派遣工作,领着政府的救助补贴过日子的一群人,在网络直播寻求和他人联系的人数高达140万/月。
随着日本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无缘社会是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但“无缘死”却是可以避免的。这只和人的求生欲有关。同理,因为没有工作而寻死的人如果把生命的意义升华,而不只是觉得没有工作就没有活着的必要(没有被社会需要,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日本自杀的人数会大大下降。
说起日本就有很多很“丧”的文化,我关注它们,不是为了寻求安慰,和无缘社会群体相比,我还有很多活下去的意义,至少我身边还有爱我的人。我只是想说,存在即是合理,成年人的奔溃是一瞬间的事情,生活乃至生存真的很难,当我们遭遇挫折和不顺,能否求生欲强一些,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要你选择走出来,只要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