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是一种能力

2024-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涂玉霞
最近在看北京十一学校赵继红主编的《初职教师20个怎么办》。

摘录与家长沟通的五个小技巧、三大误区,下次想跟新老师们聊一聊。

1.态度适当

A.您好,最近您家孩子在课堂上频频和旁人说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扰乱了上课秩序。请您多加教育,非常感谢。

B.您好,您家孩子最近在课堂上频频和旁人说笑,可能会影响他的上课效率与课下写作业的效率,甚至会导致他人对孩子有意见,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我建议,我们分别和孩子谈一谈此事,希望孩子能有所改善。

2.和家长口径一致。

3.不刻意回避学生。

4.描述行为,不做评论。

A.您家孩子最近特别浮躁,上课状态和作业落实情况都不太好,请您在家多教育、多督促。

B.您家孩子最近在课上和别人说话次数有点多,作业落实不太好。比如,今天上课时,孩子左顾右盼,我教育多次无效,帮他调换座位,他也极不情愿。如果孩子有心结的话,我们还是早点儿为他解开为好。

5.要解决问题,而非仅仅提出问题

A.您家孩子最近作业落实情况不太好,跟孩子谈了,他说最近做作业经常到晚上十二点,我想一定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效率比较低,所以提醒注意孩子的学习效率。

B.您家孩子最近作业落实情况不太好,跟孩子谈了,他说最近做作业经常到晚上十二点,所以想通过您了解一下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情况:是否约束他用手机?建议和孩子约定一个“手机使用公约”,比如先安心做45分钟作业,之后放松10分钟,用手机处理一下相关事情。

和家长沟通的三大误区

1.在家长面前比较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举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家庭的整个世界。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切忌与其他学生比较,比如:“你看班里的刘同学,上课状态好,作业质量也高。”“这个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做到,为什么您家孩子做不到呢?”教师本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增加一点儿压力和动力,但却适得其反,家长和学生都会因此有负面情绪。像前面提到的,对某个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切忌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压制学生和家长。

2.一味批评

对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适当的批评能够促进其进步。但如果沟通中只有批评,未见表扬,甚至连一点儿改善建议都没有,那无论承受能力有多强,学生及其家长都有可能会失去进步的信心和动力。所以,正确的沟通方式应当是以积极的态度为主,同时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可能会受欢迎的谈话方式。

①在学习方面,您家孩子值得表扬;但是在有些方面,他(她)还需要改进。比如.....

②您家孩子的优点不少,他(她) ..但是也有几个小缺点,比如....如果能够成掉这几个小缺点,就会更优秀。

3.通过家长向学生传话

您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老师,您对孩子有什么要求?我一定叮嘱他。”“ 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我转告孩子。”“老师,做这一-类题的方法是什么?我回家跟孩子讲一讲。”

因为师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见面,这些教学信息学生必须一清二楚,而不是通过家长提醒,否则会给教师和家长都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提升。家长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的信息是关于自已孩子的更个性化的信息。当然,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其家长可以从教师那儿获得教学信息,以便对孩子加以监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