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引导助我职业转型
在个人战略课程梳理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是我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为什么我可以从会计转型到了创新教育这个领域。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思维训练用的比别人久,也不是因为我有深厚的讲师训练的基础,更不是在生涯、天赋、优势我有比别人更加独到见解,只是因为我的课程呈现的方式跟别人有巨大不同,而在过去的四年里这种“视觉引导”的形式帮助我成功地从会计转型到了教育领域,并且经常会有人找我做课程设计!
下面的内容是我在我们个人战略课程一期结束之后,跟我们班级的伙伴们分享内容,把它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我是怎么把视觉引导与个人转型发展融合在一起!
转型中视觉引导我想通过我自己转型的经历,去聊聊怎么样找到自己的独特赛道,并且成功转型!
其实最开始,我从未想过要去做视觉引导的课程与分享,也从未想过之后转型会跟视觉引导有什么关系,也从未定义自己的身份是视觉引导师,是课程设计师!
四年前我是因为生涯规划而内心澎湃的,当时就想做生涯规划,只是无意中在接触生涯的下个月就接触了“视觉”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很清晰“视觉引导”的概念,也是误打误撞进入到这个领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种方式。
最开始感觉大家可以趴在墙上画特别酷,但是后来我觉得让我一个人默默地在后面画不符合我的性格特质,我是外向型的人,我是特别喜欢说与分享,默默在后面画其实不太符合我的调性!
视觉引导的现场我又非常喜欢视觉的呈现方式,怎么样给视觉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呢?为此我接触了大量地学习“引导技术”,与其让别人画,为什么我不能画好了,就用这个讲课或者分享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就开始大量尝试,不用PPT,就用一张大画讲一天!在不断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方法特别好,并且用了引导的手法,课程就变得特别“活”,它让“学员”们真的成为主体,并且也是因为借助这样方式,让课程变得特别有趣,同时很落地!
通过四年不断实践,做了“视觉引导”与“培训内容”大融合,每次课程习惯用视觉引导做大设计,对我来说早就不以为意,一直误以为课程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刘苏老师改后优势课程也从未想过这部分有需要分享必要,直到有一次刘苏老师找到我,问我一天的优势团队课程怎么讲,因为之前设计过各种主题的优势课程,对我来说很容易,我就跟她分享了我自己的整个设计思路,她实践之后对方的反馈特别好,她说她从来都没这么上过课,发现这个过程太赞了,不但讲师被从专业术语中解脱出来,而且学员也可以极大化地被调动和激发,她就觉得这种方式太好了!
刘苏老师也会反复跟我说,对于他们这些转型的讲师,虽然拿了一些认证,仅仅会用官方的方式讲课,但是更加灵活的设计就不会了,问我可不可以针对“转型”的人给他们一些思路和帮助。
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转型讲师”的困境,学习了很多版权课,手里有各种证,按照套路讲肯定没问题,但是讲出自己的特色就很难,因为不懂课程设计的原理,就算懂了,也没有专业的TTT老师更专业,没有早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前辈更资深,没有比同类课程的伙伴更有差异性,那该如何让刚刚进入到这个领域想转型的老师自处呢?
视觉助力转型通过我自己的转型经历,我会发现“视觉引导”会是一个特别好的突破口,因为差异化设计先于内容,有的时候形式大于内容,因为内容大家都不缺,但是好的形式却可以让课程效果与吸收事半功倍。
本来视觉的呈现就不可能是千遍一律的,而课程中“视觉元素”多元化必定调动起大家对于内容的深入理解,怎么用视觉方式把每个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打碎变成寻宝“路径”,其实就是视觉引导设计的精髓。
重点、难点、落地点、操作点一定不是由讲师讲出来的,它一定是“被发现”“被挖掘”“被探寻”的,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师”的角色就需要转变成“设计师”,让学习变得“轻松”与“有趣”。
在过去的四年里,在上百场视觉引导式培训实践中,越发地感受到好的课程是需要设计的,在一个课程中入脑、入心、引思、促行才是好的培训,而在迷茫中转型就需要找到一个新兴的赛道,不断积累,成为这个领域小趋势,才有可能让转型成功,否则在众多高手中碾压,势必没有独特优势!你的护城河究竟是什么?
我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