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思维交流会-20200816
每次与他人交流,会受到启发,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1)首先通过他人的批判思考过程,发现自己对批判思维中自我审查的部分,应用的还不够深刻。
2)其次,一个问题的论题中,有很多潜藏预设(坑),需要把模糊概念具体化,问题才可回答。若预设不同,问题可能就不同。
如问题: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主动打疫苗吗?
我的直观感受是打;然而有朋友提出一些观点确实挺出乎意料的。
这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还是只是免疫力疫苗?涉及是否对他人构成传染风险
如果打的疫苗是新研发出的新型疫苗,刚做完临床实验,推向市场的呢?疫苗本身风险
这个疫苗的价格是否人人均可承担呢?疫苗的价格
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自己、他人、疫苗研发公司的利益、国家等方面。
在疫苗这个角度,确实不曾做出限定,但却会让问题和结果都不同。
3)另外可能大家的结论相同,但论证过程和潜藏假定也不同。
如问题:应该去三线城市享受生活还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理想?
大家最后结论都是:留在一线城市打拼理想。
朋友的信念是: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生活,需要安全感和确定性。-
更好的生活需要更多的钱;人人都需要马斯洛的需求。
当然,可以从大城市与小城市在机会、基建等方面做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等。
然而,我发现,我对“更好的生活,需要安全感和确定性”是不认同的,我的观念中:“生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
4)另外,对于应不应该的选择,这种非黑即白的问题,是否应该审视一下?
除非在辩论场、或练习场合,实际情况中,更多是用概率,提高可能性。
比如:xx公司当下应该深耕国内市场还是去做全球化?练习辩论需要表明态度立场,实际工作生活不会如此。
批判性思维这门课给我带来什么?
1)一种思维工具,对思考过程再思考,审视问题、结论、论证是否充分,关注立场、预设、概念、观念、情绪和欲望;
2)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审查,更敏锐觉察自己的隐藏观念;
3)审视他人的思路,理解他人的行为;
4)在自己与他人有不同的时候,能清晰的分析为什么,接纳不同;
5)更顺畅提出个人观点和论证
另外,仍需要提醒自己,我以为的理解和掌握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