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研香港金融·投资·理财

“跨境理财通”成绩单出炉 湾区居民开启理财新征程

2021-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CIS顺安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首批业务已于10月19日正式落地,“北向通”和“南向通”业务同步进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开通首日共录得128笔“南向通”汇款以及180笔“北向通”汇款,前者金额超1773万元人民币,后者接近1539万元人民币。截至10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共计7600人,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共处理“跨境理财通”业务1752笔,金额1.31亿元,业务初具规模。

“跨境理财通”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历经两年的筹备终于正式启动,其中“南向通”和“北向通”的投资门槛与投资方向稍有差异。

按照细则,“南向通”是内地投资者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投资人需年满18岁、户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里(或连续缴纳社保/个人所得税满5年)、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近三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近三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投资产品为低至中风险评级且结构非复杂的基金、债券以及人民币、港币和外币存款。

“北向通”是港澳投资者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投资者需是持有港澳身份证的居民,且被港澳合作银行评估通过。投资产品为风险等级为1R(保守型)、2R(稳健型)、3R(平衡型)的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不包括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总的来看,“跨境理财通”的准入门槛内地高于港澳。不论是“南向通”还是“北向通”,都得是个人名义投资,不接受联名、公司账户和第三方操作账户,且个人投资最高额度为100万人民币。目前“跨境理财通”整体投资的额度为1500亿,有一定的稀缺性。

对于内地居民而言,“跨境理财通”比之前的“沪深港通”、基金互认、QDII等投资渠道更加开放,可以直接通过个人投资专户接触更多元的资产配置。港澳居民则看倾心于内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及人民币资产对冲。简而言之,内地居民可“南向”配置全球资产,港澳居民可“北向”分享内地新经济发展红利,湾区内金融互联互通的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可谓双赢。

根据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香港金融管理局以及澳门金融管理局分别发布的辖区内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名单,深圳、广州、香港、澳门分别有20家、20家、19家、7家银行入围。在“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落地实施的首月,内地已有20家银行为个人投资者办理了相关业务,产品虽各有千秋,但整体以中低风险为主,比较稳健。

中银香港预计,理财通的推出将为整个大湾区的银行业带来7个亿美金的收入(一年)。而随着“跨境理财通”的正式启动,巨大的财富管理市场机遇近在眼前,各地银行纷纷想要抢占市场先机,已经或准备推出相关产品,以期抓住此次机遇,在财富收入以及中高端客户上为本行业务带来稳定的增长。除了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好,跨境理财通也将加速行业的电子化。与内地相比,香港的传统经济比较强大,互联网氛围不够浓厚,跨境理财通互联互通的需求有助于推动香港银行融入电子生态系统,银行及产品提供方的整个金融生态链都将加快发展的步伐。

大湾区是中国与海外市场连接的窗口,三地的市场融合是必然趋势,这对参与机构的综合服务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一场关乎资本市场开放的历史性机遇。虽然当下还有银行开户、跨境支付、数据共享等阻碍尚未完全克服,但随着配套金融基建的慢慢完善,便捷的跨境开户服务、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系统以及数字化的跨境投资渠道等都将迈上新台阶,更多的互联互通业务(如保险通)、更开放的风险等级限定、更低的投资门槛等,都值得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