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我不是文科内卷女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关于“文科内卷女”的文章。
在我的理解里,那篇文章的大意是,相较于理科,许多文科女孩投入了大量财力,却在工作上难以获得相匹配的回报。
文章中的一些表述戳中了我的心事,让同为文科生的我,感到了冒犯,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文理分科的时候,仿佛我作为一个女生,选文科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从老师、家长到周围的亲戚,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如果我是个男生,他们是不是就会劝说我去试试理科?是不是我的人生轨迹就会改变?”
但我很快意识到这种想法是荒谬的,虽然文科班大多是女生,但实际上去理科的女生也大有人在。我选择文科,只是觉得文科比理科的成绩要好,所以想着能成为很优秀的人呢。
可是,我不甘心,我不想被贴上“因为理科不好,所以学文科”的标签,我不断苍白地解释觉得历史比物理学得好,并且学文科使我更得心应手,于是,越解释,越荒诞。
他们说,在我一遍遍谨慎地试图避开一些刻板印象的时候,我也深陷在那样的叙事圈套中,一遍遍地用自己的话语加重着一些偏见。
现在的大趋势,读文科性价比低,理科有前途,有钱赚,为什么不读理科?
我无法反驳,确实,我们的卷与理工科的大相径庭,面对高薪工作的机会,我们连卷的资格都没有。
「社会保障越发薄弱,生育成本不断上涨,怀孕歧视和性别歧视频现、中年失业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白领难以拥有正常的工作时间,更别提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夹缝生存》
虽然我读的专业不至于让我养活不起自己,但始终有一种愧疚感,父母为此所付出的经济、精力投入,已经成为某种无形的、常常压着我的代价,选择文科的代价。
我问过很多次自己,值吗?后悔吗?
这都没有关系了。
问题是,为什么要将生活中的裂隙,那种理想与现实的错位感,归结为选了文科的结果。
当我们在谈论文科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这个年代,兴趣已经养不活自己了。
没关系,即使没有通俗意义上的成功,我也想走向更多的可能性。
我不想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这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直接原因,姑且算作无知带来的无畏吧。
只要你相信,有比金钱和地位更值得拥抱的东西。
写在后面的: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加入了一个学生自发组成的摄影团队,他们打算自己接学校的单子,负责承包会议的摄影以及个人的一些照片,他们的理想有多么宏大呢:取代学校松散的所谓摄影部,从校内发展至校外,最后,自己创业。饼画得很大,但初始成员少得可怜,技术人员倒是有,但缺乏对接和管理人员,这个计划目前只停留在学生们的空中。一切才刚刚起步……
不过这样才更有意思,失败了,也没事。人生第一次,我想尝试着去做我真正感兴趣的。
我不是文科内卷女。
我想跳出那个圈子,即使迎接我的可能是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