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22-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罗雁儿

        赶到长沙给孩子做一顿晚餐,因为疫情,我们有三个星期没见面了。打开门看到孩子的那一瞬间满心欢喜。

        头发长了,人瘦了些许,不知道这是不是母爱泛滥,就算他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依然如初恋,洗手做饭,打扫房间。

        饭桌上问他想如何渡过他的16岁生日,他淡淡的说,你们别期待我跟你们一起过生日,我只想跟皮单独吃个饭,我想起我满腔热情准备的布置生日场景的物品,黯然神伤。肖妈说,这个已经不是单纯的叛逆了,一定是亲子关系出现了大的问题。父母只盼望孩子改变,或者某个人劝导几句就能改变的,父母不改变,就算孩子有某种触动,重新回到原来的固有相处模式,孩子是没有那么大的定力做改变的。

      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做改变。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我说我已经放下了,心里很平静,其实,伤害是有的,心底里那种若有若无的伤感,让我始终快乐不起来。

      有句话说:“父母低估了自己曾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高估了孩子愈合伤口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语言伤害。

      教育孩子,是一个时间漫长的人生历程。 这个过程中,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粗暴的沟通行为,很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等孩子长大,当他拥有反抗父母的能力后,就很难再“屈从”于父母的权力之下。

      养育孩子,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父母难免会对孩子有惩罚和责骂,但我们要看到“下意识”的语言背后,我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不要真的等到孩子完全拒绝沟通的时候,再去指责孩子不理解父母,不感恩父母。 多把真心话说给孩子听,爱的能量才会在亲子之间流动,孩子接收到我们的善意,才能用爱和信任驱动内在动机去成长。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理解、信任;

      他们需要平等地交流、有互动的沟通,这样,才能形成自尊、自信、独立的人格。 而这些,才是孩子面对未来时,最强大的支撑和实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