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九边第一泉”-康熙“御马刨泉”
大召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是一座藏传格鲁派(黄教)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代万历7年(公元1579年),由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所建。大召寺的汉名原为“弘慈寺”,蒙语称为“伊克昭”,意为“大庙”。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因为寺内供奉一座2.55米高的纯银大佛,故民间又称其为“银佛寺”。历史上又有“大乘法轮台”、“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到了清代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并沿用至今,故山门殿匾额为“大召无量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昭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本文介绍的是“大召寺”门前广场中“阿拉坦汗”塑像、玉泉、康熙“御马刨泉”等景点。
下图、康熙大帝戎装骑马雕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1ff517f28ca1dad8.jpg)
下图、大召寺广场临街牌坊,可以看到广场中部的阿拉坦汗雕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b7f9f893aa990410.jpg)
下图、坊额:豐川勝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49e6328ce5e73418.jpg)
下图、牌坊后面(南面)坊额:靈泉瀉玉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d06fbf7f5f203872.jpg)
下图、碑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57af7013458017f5.jpg)
下图、这是立于亭内的石碑,碑文为《大召隆盛修葺碑记》,大召寺庙管理委员会及全体僧众于2009年9月9日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3f0c14a6f7574642.jpg)
下图、这是大召寺前广场中的阿拉坦汗(明代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铜像。
阿拉坦汗(公元1507~1582年),明史代籍称俺答、安滩、谙达等,系成吉思汗17世孙,祖父是实现蒙古大一统的“中兴烈主”达延汗,父亲巴尔斯博罗特是右翼三万户济农(副王)。三岁时,就养于蒙郭勒津(驻牧土默川的一个部落)的额伯凯阿噶·锡尼凯乌尔鲁克。一生骁勇善战,是明朝土默川军事经济发展的开创者之一。土默川的开发繁荣以及呼和浩特的城市兴建,功臣当属阿拉坦汗。在公元1572-1575年阿拉坦汗曾仿元大都的体制建城,明朝政府赐名“归化”即为今天的呼和浩特。阿拉坦汗也是蒙汉友好的开创者。在他的妻子三娘子的帮助下,采取许多有力措施,维护蒙汉友好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9f201ef3962211a0.jpg)
下图、在大召寺牌楼前南望喷泉池和步行街,池边的地面装修还没有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abe1094135b7dc2d.jpg)
下图、在大召寺牌楼前南望喷泉池和步行街,池边的地面装修还没有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4daef191f63a26c8.jpg)
下图、这是立于喷泉池边的石碑,是大清咸丰四年(公元年)所立的《无量寺前玉泉井重修碑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a823e1615735fead.jpg)
下图、这是立于喷泉池西北角处的《御泉井》碑。碑文如下:
御马刨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康熙皇帝亲征准葛尔部后凯旋回师公元1696年途中
驻跸归化城正值炎夏酷暑难当人马饥渴军中无水可饮康熙皇帝焦虑之时座下千里驹振鬃大嘶四蹄
腾空落蹄刨地涌出一汪泉水此泉被世人传诵为佳话称之为御泉又名玉泉井
御泉之水清洌甘甜以之烹茶则清香爽口更有神奇功效清暑祛病解酒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有诗赞
地灵潜伏清冷渊郁向半洲涌甘醴万家晓汲长清清佳名第一宣九边曾闻父老相为传此泉辟将三百年
为了更好的保护御泉井恢复其昔日风貌丁亥年公元2007年由浙江天裕控股有限公司
杭州市财※※资集团公司捐资修建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ebbc77f5863ba25a.jpg)
下图、喷泉池和大召寺牌楼,右侧即阿勒坦汗铜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3c6cf96f27067534.jpg)
下图、从喷泉再向南,就是玉泉井,这是从井边向北拍摄的照片,远处为大召寺山门前的牌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f493d46a6a77e3df.jpg)
下图、玉泉井近景,据碑文记载,玉泉井有九眼,这是位于大召寺外的八眼,还有一眼在大召寺内。本照片拍摄的玉泉井是去年刚刚完成新建的,井边四周的地面还没有完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fccf1acf07306068.jpg)
玉泉井重修碑记
玉泉井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是我市饮誉华夏的著名文物古迹。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五百
余年的历史。《归绥县志》载“清圣祖驻跸过此,马踏地,有泉出”,故又称“御泉井”。玉泉井、大
召、席力图召,成独特的“银倂映泉”景观。泉水清澈甘醇,品质优良,位列清代辽东、蓟北、宣府、
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太原等九边镇之首,遂有“九边第一泉”之美誉。清代以来,茶楼、饭
庄依泉而列。※户人家奔水而来,一派祥和热闹景象。玉泉井台高一米,围以红墙,墙外八眼、墙内一
眼,建筑结构※整体风格独特,蔚为壮观。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和光绪二十九年(一九0二年)
归绥各界曾集资修缮玉泉井。一九八六年人民政府又拨专款修葺玉泉井,使古井得以幸存。方便玉泉井
再现风貌和永继保存。一九九四年呼市佛教协会法物流通处开始了玉泉井筹建修缮工作,呼市佛教协会
会长卡尔文·※※活佛亲任修缮委员会主任,主持领导修缮工作。修缮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呼市各级
领导的重视和市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给了大力施助。本着“恢复历史旧貌”的方针,重建
了石狮、井门、照壁、红墙、青石护井龙柱、井盖,制作了石刻风俗历史画、御马跑泉图,重现了古井
昔日风貌。圆满完成了这一万古流芳的功德善举。谨此,立碑记之。
呼和浩特市佛教协会
呼市佛协法物流通处玉泉井修缮委员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1a0dbd139f7d55c4.jpg)
下图、诗碑,七言诗一首: 山门高悬王氏匾,冠名第一宣九边。题书不言无量寺,御马双蹄刨玉泉。蒙古向佛路长远,黄教盛行入草原。青城三朝沧桑变,古刹英姿四百年。 大召寺怀古 甲申年冬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09e419f757b91e7f.jpg)
下图、九边第一泉,此门未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89fb4511b57d1cf6.jpg)
下图、九边第一泉匾额
大召寺的建筑为藏汉结合式。分东、中、西三路,中间一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位于南边,上悬“九边第一泉”匾额。呼和浩特大召寺匾额“九边第一泉”的传说。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率军西征,返回京城时途经呼和浩特,在大召门前歇脚。时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说。大召门前也因玉泉井而繁华起来。形成了著名的”明清一条街“。玉泉井水,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辽东、蓟洲、大同、宁夏、甘肃和固原等九边镇的泉水之首。清代山西文人王用祯用棉书题写了“九边第一泉”词,并刻成横匾悬挂于大召寺的山门之上 。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d368fa0b9cf5088e.jpg)
下图、从玉泉井东望,是配合大召寺景区新建的步行街“九久街”,这是一座过街楼,
楹柱对联: 九适逢盛世喜人杰大展宏图 久城遇甘霖聚地灵共谋伟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314f13bd17c54f5e.jpg)
下图、穿过过街楼,有一座“御马刨泉”雕像立于街心,这就是根据清圣祖康熙所乘宝马,用双蹄刨出泉水的故事而建的雕像。据《归绥县志》载:“清圣祖驻跸过此,马踏地,有泉出”。泉水清澈甘甜,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大召门前也因玉泉井而繁华起来,从清代以来,茶楼、饭庄依泉而列,形成了著名的商业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3cc7f8976812f93b.jpg)
下图、九久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a336a5eda3c55a6d.jpg)
下图、这是御马刨泉雕塑的侧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402d92a8079f8765.jpg)
下图、玉泉井南的步行商业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20d006a1e0104b2b.jpg)
本文照片均摄于2014年4月23日。
全文完
原题 (原创)呼市:九边第一泉-康熙“御马刨泉” 2016-06-21 10:07 发表
2018.12.30 阅读(370)| 评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