ノルウェイの森
讲真,说起无冕之王,东野当推《白夜行》,莫言当推《红高粱》,而对于“陪跑者”村上来说,《挪威的森林》似乎冥冥之中成为一本很神奇的书,且不言女主的名字和上一本《秘密》相同,这本书诚如浩兄所言,着实对于性的描写泼墨甚多,但正如村上本人所言“描写的越真实,越露骨,反而“荤腥味”会变得淡很多”。
那么我们不妨进入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其实思来想去,对于这本书的品评角度太多太多,自己想写的也很多,也很想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吐露出来,但似乎就文字本身而言,言多必失是一个难以打破的定律,所以我想说的应该有三个方面吧,“稳定到极致的三角关系”,性和死。
ノルウェイの森首先来说一下这诡异的三角关系,书中的三角关系,与我们思维定势之中青春偶像校园剧之中什么男一男二女一女二,抑或韩剧中你来我往,你把器官给了谁谁谁是完全不同的,书中的三角关系十分稳固,大致也就可以分为这4个三角,分析三角本身或许意义不大,但分析这三角的角度和长度,以及其背后究竟想表达什么就很有意思了。最先见到的三角便是木月,直子,渡边,木月和直子是青梅竹马,渡边和木月是高中同学,三人通过木月为媒介认识,并熟知,木月在三人关系的维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直子和渡边都是不善言谈的闷葫芦,虽说木月也不怎么活跃,但为了三个人,总是能够很好地将三个人的情绪调动起来,然而,木月内心之中却有着难以向其他人言说的苦痛,木月自己患有抑郁症,但究其真正的死因,可以从其经历中细细得出,木月和直子从小就一直在一起,两人不分你我,各自有任何的事情都对对方讲,在对性这个字眼很避讳的年龄,两人却能够将自己的身体给予对方,因此从精神纽带和身体以来而言,木月和直子在一起的话绝对是标配,但木月深知自己患有抑郁症,自己没有办法也不想让直子去承受自己正在痛苦煎熬的,于是在十七岁的华年选择了自杀,木月的死破坏了三角,使得直子也无法上紧自己人生的发条,而渡边也是在经历了第一次身边人的死亡之后失去了本该在青少年时经历的美好,直子的 family tree 一直都有抑郁症的病史,在不到十八岁之前,她先后经历了亲姐姐和青梅竹马的离去,而且病因相同,自己的心也逐渐崩溃,所以书中对于直子性冷淡的描写便显得十分合理,其实并不是直子对不同的对象自己生理上反应不同,而是其本人在神经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分泌相应的激素,所以直子一直以来所自责的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她内心而言却是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而在自己无法解决这种疑惑下也是在二十一岁选择了自杀,渡边在失去了三角形的两个点之后,无法成形,更无法成边,但所幸渡边是一个正常人,即使经历了这样的打击,却并没有在思考一个月无果之后选择轻生,而是在直子在疗养机构的室友领子的帮助之下,获得了新生,玲子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天赋超出常人的她,从小就是钢琴前最亮的星,但在一次大赛前自己的左手小拇指却无法动起来,其实这也是压力过大的后果,自己对自己的表现一直无法满意,演奏音乐从来没有为自己,只是为了获取那一个个奖项,为了能够出名,玲子经历过失败的打击,“扯谎者”的诬陷,但她最终走了出来,因此最后也回到疗养机构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抑郁症的泥潭,最后也是通过和渡边一次顺理成章的酒后,帮助渡边渐渐走出身边人离开的雾霾,玲子这一角色的设定,区别于其他20岁左右的青年们,更多的像一个长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帮迷途者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另外的三角也是最终以崩坏终止,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没有联系,而是人应当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去成长,对于另外的三角,则是青年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完美的另一半,成功的事业,在选择这两者之中必然要舍弃一方。
再有就是想说一下很敏感的话题,性和死,其实在上面的三角分析中涉及到了一些,总有一些说法,大家作品都会涉及到性,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作家都是如此,诚然,性究竟应该被放在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去理解和感悟,这是一种来自于生理上的冲动和刺激,是区别两性的重要途经,国家会限制黄赌毒,禁止传播黄色影音和文章作品,但为何有些人抨击村上,说《挪》是黄色作品,但读过这本书的人的人数却难以想象,这本书也在世界文坛上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性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普及?目前而言几乎没有合适的方式,因为却是谈性色变,这不是固执保守,也不是说开放不开放的问题,而是没有办法去用很好的渠道能够让性变得更加平常化,让人们在说起性时不至于羞于启齿,我自己个人而言对于性没有很多的体会,但读罢村上的《挪》,或多或少感悟了一些,私以为性对于不同人而言是不同的,它可以时单纯发挥生理作用,用来泄欲的一种途径,抑或是很宝贵,用来一生珍视的至臻,无论如何,性真的不应该被钉在耻辱和粗鄙的柱子上,若没有办法将性平常化,那么未来将会有很多人深受其害。
和性类似,死也是一种生理上的定义,指的也是机体停止了一切生命活动,但很奇怪《挪》中死去的人都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些该死的人,直子美丽动人,直子姐姐机智聪慧,智商过人,木月热情公道,初美就更不用说了,是书中渡边认为完美的女性,但为什么村上却要残忍地将他们一个个写死呢,结合这些人死去年龄,我们其实不难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村上在启示成长不是一帆风顺,会伴随着失去,甚至是死亡,正所谓不破何立,破而后立,真正的成长只有饱经风霜之后才能得到,与此同时,书中这些青年死去的年龄均未超过二十四岁,如此年华便轻易地逝去,实在令人痛惜,而他们无论自闭症,还是抑郁症,在自杀之前都不会有任何的征兆,他们的死亡对他们而言都只是和呼吸一样的事情,对于患有这样心理疾病的患者而言,只有增加关心关照的力度,走进他们的心,才能避免不幸的发生。
写这篇的书评的时候,听着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直子在听这首歌时是否是一直那么孤独,承受着无人能懂的苦楚,这正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大的对比中,令他们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恰是年轻一代避免受伤的保护罩。小说以一个个片断相连接,但并不使人觉得杂乱无章。“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断——在眼前掠过,唤起熟悉亲切的气氛,让人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的留白里。“文字清丽雅致,笔触自然流畅,片断的接续并不妨碍流畅,反而更添加弹性,产生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都带着“都市化的标识”,人物的背景十分简单,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主人公喜爱的爵士乐曲不断出现,总是直接引用某个作家笔下的话语来表达情绪,使得人物平面化、符号化。我想,或许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片广阔的森林,走过了它,便是成长,便是立于性与死之上,而任何企图绕过它的行为都只会通向灭亡。
死永远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伴随着生,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