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出世入世,都是人生

2021-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冰是睡熟的水

皇甫冉的诗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新飘逸,多有飘泊之感。

他写巫山峡:“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文词清丽,意境明朗,浑然天成,音韵流畅。

他写义兴的山山水水“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清新明快,自然传神。

今日分享两首诗,一首岁月静好,再起波澜;出世入世,都是人生。一首世道难虞,飘泊离愁,知音难见,世事两茫茫。

①《秋日东郊作》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赏析:秋光清浅,秋明空旷,青松翠柏,秋水宜水。作者悠居东林闲看秋水,卧对青松,怡然自得。那片翠柏还是当年自己亲手载种的。

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听天和兴自浓。

山水幽静,僻处一隅,作者并不寂寞,有匡庐高僧来访,也有茅山道士鸿雁传书。书信繁忙,为何事呢?

颈联扣住一“秋”字,粱燕知秋,已于秋社前后南去,菊花也在重阳雨中开。东林的秋日静美而安闲。作者的心中自否也如这秋水秋风静谧?

但愧我才能浅薄,无所献纳,是以临歧而终日迟回耳。

皇甫冉作此诗,即将承诏将出。想必心中自有一番波澜。首言秋水寒松皆作者身心所托,今将舍之而去。所以庐岳高僧留偈送别,茅山道士寄书远来。非不知出不如处也,然即秋郊之景观之,“燕知社日辞巢去”,如若不应,则宜如燕之离去;如若应承,“菊为重阳冒雨开”,则宜如菊之疾开。菊遇重阳则冒雨而开,似乎物亦知时矣。

虽为休沐诗,前六句写景,自带烟霞气味,尤以“菊为重阳冒雨开”为佳句。

万物一齐,何谓长短;花开花落,自有因缘;出世入世,都是人生。

②《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

榛草荒凉村落空,驱驰卒岁亦何功。

蒹葭曙色苍苍远,蟋蟀秋声处处同。

乡路遥知淮浦外,故人多在楚云东。

日夕烟霜那可道,寿阳西去水无穷

赏析:昔日的小村庄,人烟寥落,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一年到头奔波有什么成绩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早上的曙光照耀着大地,苍茫茫一片。“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夜幕降临,秋虫呢喃,这叫声处处听起来都一样。

家乡迢迢,在遥远的淮海边;云天茫茫,山高水长,我那些老朋友啊难得一见。每天迎着晚霞,露水打湿了衣衫,其中的艰辛不足为道,一路向西水天看不到尽头。

此诗前四句写使往寿州。一路所见,村落尽空,勾当何事?慷慨激切,吐此痛言,非为表功,意欲当朝得知百姓痛苦,一路早发夜宿,不敢惮瘁。

后四句写寄好友刘长卿,日望侵烟,夕望侵霜,只想一步踏到好友身边。只是你们在东,我去西,水天茫茫,如何才能相见?

作者简介:皇甫冉,字茂政。唐朝时期大臣,大历十才子之一,晋代高士皇甫谧之后。聪颖好学,十岁属文,深受张九龄器重。天宝十五年,状元及第,授无锡县尉。大历初年,进入河南尹王缙幕府,历任左拾遗、右补阙。约大历六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工于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