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短篇小说

朋友日记(小说)(2)

2024-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舒诗0561

              农村篇

                  一

今天上午,我们胸戴红花,在一片欢送的锣鼓声中,在亲人的含泪叮嘱声中,坐上大卡车奔向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风尘中颠簸,(录者批注:敞篷卡车,可饱览蓝天白云了,只是也成

了人体吸尘器)我来到了S县的东风公社红光大队——我和其他五人被分到了柳郢子生产队。我们几个跟着一个“兔唇大叔”坐上了来接我们的马车。

  中午的“洗尘宴”是在生产队部前的一片空地上进行的,生产队的头儿、老知青代表加上我们6个人,凑成了两摊,每摊八人,席地就餐。每摊一大铝盆猪肉炖粉条,杂面大卷子倒是尽吃的。

  我们吃饭的时候,旁边老有几个破衣烂衫的小孩围着我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盆里猪肉炖粉条,那眼神是艳羡的,更是贪婪的。

  这是一个贫瘠的小乡村。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75年3月10日 。

                                                                                                    二

  “兔唇大叔”是我们的队长,社员们都叫他豁嘴队长。

    只休整了一天豁嘴队长就给我们派了活——挖鱼塘。

    豁嘴队长先在未开挖的平地上划好了尺寸,然后点人分组包干。他把我们六个“新社员”分成了一组,守在一个端边,旁边一组是几个中年妇女。

  收工回来后,王东升这小子连晚饭也懒得吃了,往铺上一躺,倒头便睡了。说实话,一天的活儿干下来,我也是累得腿疼腰酸,只所以没像王东升那样“一头倒”,不过是硬撑着罢了。

                三

  自打我们组实施轮值工作法以后,实现了人歇工具不闲的局面,挖塘进度大大提高了,可是,和旁边的几个中年妇女相比,还是落后一大截子。上午在我轮休时,我认真观察了一下,终于发现了“秘密”——几个老娘们耍滑使刁:她们在开挖时沿着划线挖,但之后她们就渐进丢方,现在,她们已经挖成了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录者批注:豁嘴队长是按划线面积为标准核定工分的。如此,她们少挖了土方,却没少挣工分,村妇果真刁滑)

  我理直气壮地找来豁嘴队长讨公道,但豁嘴队长根本就不听我的陈述,反而训斥我们不好好干活,末了,还来了一句:“就你们几个难缠,是人家拣剩不要分给俺队的。”

    我们是被人挑拣的商品么?绝对的人格侮辱!走,不干了,找大队书记评理去!

我们罢工了。

                                                          四

  今天上午我们去了大队部,在听了我们的诉说后,矮矮胖胖的仲书记安慰我们说,要批评我们队长,并要让队长把我们几个分别调整到其他小组里,不再独立成组。

  “斗则进,不斗则退。”毛主席说得太好了。我们斗争取得了胜利!

                                                                                                    五

  “红芋干子是主粮鸡腚眼子是银行”,村里的顺口溜说的是实情。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只能拿红芋来填肚子充饥。我们已经连着吃了三天的红芋饭,没有什么菜,就是王大娘给的一些腌萝卜干,吃得我们老想吐酸水。今天我们总算开了一次荤,晚饭后,蒋晓光和陈益民出去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鸡,被我们连夜偷偷煮着吃了。我知道这事儿挺不光彩,但饥馋更是让人难耐呀!

                                                          六

  不知大队书记听谁说我喜欢“舞文弄墨”,今天下午派人通知我明天到大队部筹办农民赛诗会的事儿。(录者批注:天津宝坻县林亭口公社小靳庄大队是江青当年有心经营的“革命样板”,以农民搞赛诗会形式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特色。此风很快狂卷全国乡村。余以为,或许小靳庄人擅长“写诗作赋”,但在文盲率高达近百分之九十的全国乡村推广,就不免流于形式了。)想到明天就可以摆脱豁嘴队长的摆布与训喝,心中很是得意。

                                                          七

  所谓的“筹办”,就是让我和从周庄生产队抽来的胡爱玲一起,修改从各生产队催要上来的诗稿,然后出黑板报。由于“作品”大多很不像样,因此就要靠我和胡爱玲来编写凑数了。其实,充其量我们也就能编个打油诗、顺口溜什么的。如胡爱玲的“东风吹红旗飘,贫下中农志气高”之类。但我写的一首“社员个个英雄汉,挖河工地齐开战;挥汗如雨干劲高,锹如闪电泥如燕。”其中的最后一句,很是被看好。嘿嘿。心中窃喜。

                八

  今天下午在大队部开批判大会,大队民兵营长事前就指定,由我现场将“喜子”捆绑押上会台(喜子是我们村的当地青年,因为在去年夏收看场时说梦话,泄露了他和女知青肖琴谈恋爱的私密,结果被人揭发,以“破坏上山下乡运动”罪名判处2年有期徒刑,监外执行。所以,每次开批判类的群众大会,都要把他捆押在台前示众)。在捆绑他时,他悄悄地恳求我:“罗宾,捆松点儿。”想到散会后松了绑,明天还要和他一起出工,再说了,他不就是和女知青肖琴谈个恋爱吗,能有多大的罪?于是,我真的手下留了情。(录者批注:当时,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国家并未宣布废止。其中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试问:喜子与肖琴的“自由”去哪儿了?当年的法律对恋爱和流氓的区分又是如何界定的?答案应该是:政治强奸了婚姻自由!)

                                                                                                    九

  贫瘠的乡村文化生活同样是贫瘠的,这里没有剧场影院,听不到广播,书更是找不到的。(录者批注:那时候,城里也好不到哪儿去,剧场影院里永远是八个“革命样板戏”,政治性新闻充斥了各个广播波段,书店里根本就见不到有“可读的书”) 

    已连续下了五天雨,没能出工。蒋晓光、郑秋生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打扑克顶鞋底,陈益民则喜欢蒙头大睡。我从肖琴那儿借了手抄本小说《梅花党的故事》,便躲在一个角落里贪婪地阅读。可总得遮遮掩掩的,生怕被谁察觉了传扬出去,那可够我喝一壶的了。

                                                            十

  今天,团支部书记刘艳萍动员我写扎根书,被我谢绝了,管她说我落后不落后呢。说实话,想到要扎根在这穷乡僻野生活一辈子,我没这个勇气。   

                                                          十一

  上边每年能给队里一两个招工指标,这不啻是我们知青的天大福音。(录者批注:谁能招上工,完全由“头儿”指定,倒是免了彼此间激烈的竞争)今年唯一的一个指标,竟然喜降到被豁嘴队长斥骂为“洋乎蛋”的蒋晓光头上。这让那些比我们早下放的知青们感到很是不平,尤其是上海来的黄胜利,他已经下放6年了,他是年年企盼年年失望。

  蒋晓光走“状元运”的缘由,我猜想是他那个当农机局局长的爸爸之功劳。蒋晓光曾私下告诉过我,去年秋收秋种时节,他爸爸给大队特批了2000公升柴油,还顺便给大队书记搞了张自行车供应票。

                                                                                                    十二

  由于政治风向有了转变,知青招工返城似乎成了大趋势。今年上边下来的招工指标竟然是兜底抄,连“老大难”黄胜利都沐浴到了这“和煦的阳光”。在这次的“胜利大逃亡”中,我被分到H市新建的纺织厂。

  1979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去工厂报到,成了一名端上了国家铁饭碗的纺织工人。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