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原创】不肯上学的孩子,与耍太极的妈妈

2016-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刘玲谈情

作者:婚姻家庭咨询师 刘 玲

原创微信号:刘玲谈情


“我的孩子不肯去上学了,怎么办?”

近两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向我求助的家长明显增多。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先抛开其他深层原因,至少在表面看来,遇到这恼人的情形,父母往往容易纠缠于孩子的对错。

“错”,形声字,从金,从措。本义呢,是“恢复金属器皿的本色”。

如果硬说不想上学是错的,我宁愿相信此错字之本义。

此金,是“重金属”,既沉重,又无比重要。同时,它也是“贵金属”,可能,是父母的关系,令到孩子放心不下,孩子在潜意识里无法离开这个家。这种情况,一般在当事人那里,无法在意识层面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亲子关系需要再打磨,有可能,是师生关系出了状况,或者,是缘于孩子的学习与游乐之关系。孩子的身体以不去学校,来召唤关系本色的回归。

所以,关系协调不好的话,孩子不在这方面出问题,就会在那方面出问题。总之,是难以消停的,因为,关系失衡了,就通过相对极端的、更容易引起重视的、令人难受的方式来浓重这失衡的分量。所以,这是一个警醒,是那个晨钟和暮鼓。敲打的人在行动,听到声音的人,是否能有动静呢?

由此,我想起朋友秋枫的创举,甚喜。

她的儿子18岁。

几个月前,忽一日,孩子怅然道:“我不想上学了。”

秋枫吓了一跳,愣怔片刻,说:“好啊,不去就不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儿稍惊,大约没想到老娘如此淡定。

秋枫想了想,说:“刚好,你还可以圆我一个梦呢。我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当年高中的时候,竟然没有逃过一次课!人太乖巧了,挺无趣的。你要不回去的话,最好一开始连请假都省了,更刺激。”

儿子笑了笑,伸个懒腰,一开始凝重的脸部肌肉,似乎放松了一点儿。

身为美国NGH催眠治疗师的秋枫观察到孩子的变化,继续展开幽默攻势:“你可以去上学,也可以不去上学,同时拥有这两者,难道不是很好吗?”(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催眠语式)

“你可以做个试验啊,一天不去,感觉会怎么样。三天呢?十天呢?估计挺好玩儿的。而且,还可以发文章在简书上面,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儿子听老妈这么说,不但没有笑,反倒严肃起来:“一天,估计还行。过三天,可能就想回去了。”

然后,这孩子竟然拎起书包上学去了!

孩子不想上学了,通常看来,这简直是一个事故,对吧?这位妈妈,三言两语,三下五除二,信手拈来,“药到病除”,几分钟功夫,把“事故”演绎成了“故事”。

其中,当妈的始终没说套话行话,诸如:妈妈无条件接纳你啊,无论如何我都爱你啊,云云。她只是去感受和关注到,与孩子交谈时,她的中正是头等重要的。

她的身体慢慢在放松,没有明显的焦虑和紧绷,孩子自然感受到她的感受。放得下的妈妈,是轻松的妈妈,是耍太极的妈妈,圆浑,沉静,稳定,连“我爱你”都不用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