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我的2017-2018的阅读叙事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王安石)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荷叶参差舒张,榴花次第开放。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绽放的节奏,绽放的姿态。人生亦是如此。
我们的一生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找到自己的“心有赏”。他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段情,可以是一种信仰,也可以是一份理想,也可以是一本书。只有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注到自己愿意投注的地方,我们的生命才能幻化生姿,我们就能真正感受到——任凭光阴如水流,岁月苍狗有何惧!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喜欢在书中沉醉不知归路,喜欢用文字捕捉刹那的灵感“鸥鹭”但我喜欢跟着心灵自由阅读,这决定了我的阅读与书写是流浪式的,当心和书呼应上了,我的精神故乡便寻到了一隅。这两年由着性子读了一些书,写了一些笔记,以下文字,姑且算是我的“参差荷叶”“次第榴花”吧。
一、《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与孩子温暖相拥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在这个需要各种证件才能工作的时代,父母或许是最容易上岗的工作。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和家长,我们经常可以侃侃而谈。可是回到家中,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常常有束手无策的困顿。他时而天使,时而魔鬼,时而给我们带来最纯真的感动,时而又能让我们烦躁的发狂。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和我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即使说了也是报喜不报忧。于是,我找了很多书,美国布拉德·威尔考克斯和杰里客·罗宾斯写给天下父母的沟通成长课《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是印象较深的一本。
这本书紧紧围绕着”拥抱刺猬的三条法则”展开叙述, 通过增进沟通与交流、克服逆境、建立良好的自信与自尊三部分,引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有趣故事和12条对话原则,教给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和亲密相处的技巧。
涵盖的亲子沟通方面的内容很多,比如如何倾听和回应孩子们的“无声的哭泣”;如何消除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如何与孩子们享受餐桌交谈的乐趣;如何制定规矩;如何与孩子谈论成长与性;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战胜恐惧;如何学会承担责任、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何发现自我价值,找到真正的自我;如何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如何培养主动的处事方法;如何帮助他人,挖掘自己的潜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拥抱刺猬的三项法则”——不戴手套,让刺猬闻到你的气味;不要着急,慢慢来,让刺猬放松警惕;让刺猬一点点的适应,直到让他觉得在你的手里待着很舒服。书中的每一部分分别对应着“拥抱刺猬”的一个法则,并在每一部分的前面把“拥抱刺猬”的原则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亲密相处”的技巧相结合,讲解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结束,作者又贴心的为家长送上与孩子增进沟通与交流的“小贴士”,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问题让家长思考。做到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书中提到的法则更有可操作性,更接地气。
作为家长,无论多忙,“家庭永远是您最重要的事业”。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还是要多抽些时间,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学习与孩子有效沟通和亲密相处的技巧,与我们最亲爱的孩子温暖相拥。
像书的最后引用的一首诗里说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你们记得:对我们来说,每天都像在战斗,所以当我们在黑暗中看不清方向的时候,请为我们点亮一盏灯!
这本书为我们做父母的人先点起了一盏灯。
二、《阅读的力量》:相信自由阅读的力量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阅读的力量》是由美国教授斯蒂芬·克拉生所写。他以大量数据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极力推崇自主自由阅读的重要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更能使人的内心强大,笃定人生信念。
这本书是由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得出结论,所以研究事例占了大量的篇幅,乍看很难,但是每一章都有总结,所以要点很清晰,读完后,尤其是做完读书笔记后发现内容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多。书中最重要的是提倡自由自主的阅读。阅读是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是因为要回答问题、写报告、被布置阅读而阅读。只有因为兴趣而阅读的才能发挥阅读的最大力量。回顾自己的经历,我现在对文字的感受一直都是自由自主阅读带来的裨益。原以为如此自由散漫的阅读不值一提,想不到美国人早就对它的功效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最大的可能是把以前我疑惑的一些东西点明了,让我认识的更加清楚。比如:
1.传统的直接教学为什么没用?因为“语言太复杂,无法一次只学一种规则或一个单词。”因为从实际的生活来看,“即使没有正规的教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可能发生,”而从我经历的和看到的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了“直接教学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几乎不存在,即使研究显示直接教学有帮助,有时这种正面影响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2.写作不是在写作中学,而是通过阅读来学。
因为“人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语言远远比写作中要多。”因为“语言学习从输入的信息中产生,而不是输出的信息;从理解而来,而不是制造。”也因为“写作频率与写作质量无关。”写得多不一定写得好。所以要想写好,还得多读。
第二,我以前做了很多无用功,累人累己,是错误的。很多的理论,人家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因为我自己不知道而已。
比如:“反复练习的直接教学方式只是考试而已。”“能力好的学生被允许有更多的自由阅读。阅读能力不佳的学生被要求做更多的无济于事的练习。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两者阅读能力之间的鸿沟。”以前我们经常会在期末考完后根据分数给学生划分作业层次,考得好的没作业,考得差的抄写整本书的生字词等等。这样优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那么他的语文成绩自然而然的也会更好,而学困生就会再次重复那些他已经厌倦了的抄写,也没有时间阅读,于是就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于是两者的阅读能力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大。
第三,在学习第二语言上也有了一定的收获,如果有一天我想要去学习第二语言,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从低水平读物读起,从轻松读物读起,做自由放松的无压力阅读。例如里面的“甜蜜谷”系列。
第四,改变了以往的一些观念。比如对电视、漫画等轻松读物的偏见。“有没有书读,而非看电视的多少才是造成好坏阅读的原因。”“一天一本漫画书=一年五十万字。”这些轻松读物确实不能让我们达到高阶段的语言能力,但是它能“帮助所有人开始学习阅读”,能够“带领人通往更深的阅读”。
第五,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阅读之间的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每天为了生计奔忙,无力督促孩子阅读,家里没有适合孩子书籍,同时家长也没有这个阅读的意识和习惯,甚至根本就不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家长都知道也会每天告诉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但是读的都是教科书,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语文、语言能力没有一丁点的帮助。相反经济条件好点的家庭,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有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家里还有一定的书籍,于是孩子读的书多,阅读能力也更好。
如果能保证阅读,语文能力可以不教也会。如果没有阅读,我们教了也白费。如果阅读和课程搭配,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三、《做个书生教师》 :向着明亮那方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这是我的枕边书之一,我用它来敏锐逐渐钝化的心。当教育的热情被生活消磨得失去光芒,我便会翻看“小王子”老师的这本随笔。从他的文字中,采撷一缕教育的光芒,返照己身,以抚慰我喑哑的内心。教育是一份信仰,也可以只是一份工作。在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都是饱含着热情和良善,践行自己的初心。只是啊,一路上,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打击,太多的冷水……很多老师逐渐变成了一个教书匠,只是做本职工作,因为做得多,风险也大。为了保护自己,就少做吧。 有时候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所以,我特别喜欢学生时期,只要努力,就会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这样的回报,一直驱使着我认真学习,积极进取。
益民老师说,知道在哪里,才能不慌张。知道走向何处,才能保持从容。
是的,不管教育的风往哪里吹,我带着孩子坚持去做最简单的两件事:阅读和写作。叶圣陶老先生在1941年就已经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才开始做,而大多数教育者还没有开始做。所以,我们的教育,和半个多世纪前相比,和那些大师比,是多么令人汗颜。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好孩子,好成绩是一天天,一本本书,一件件事,养出来的。
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豪言狷语。轻轻打开一扇窗户,看到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世界的圈子。走出课本,走进书本,走进大自然,走进人群……语文的学习,该和生活息息相关。
在书中,我读到这个小故事: “春雨过后,竹笋就在地下游戏。有一棵小竹笋感觉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它。它听到一个很远的声音在召唤,于是拼命往声音的那个方向钻。原来,在篱笆外,有一个人在吹笛子,是悦耳的笛声吸引了它。后来,它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最后,这根竹子被做成了一根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笛子。”
这是一个短小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小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真实的自我,一步一步听从心灵的呼唤,才变成了现在的自己。那么,谁是我“悦耳的笛声”?我想,童年时老师给我的信赖、关爱已经注定了我成为现在的我。成长过程中阅读的书籍,关注的信息也注定了我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小学老师。 有时候,我很疑惑,当时大学毕业,同学们有的从事媒体工作,有的考公务员,有的去当中学老师,我为何如此坚定地走进了小学校园?我喜欢儿童的真,也喜欢自己和他们在一起时的真,更喜欢自己永远像个孩子的真。 一天天,一年年,我在孩子们的心田写着明天的诗。无论窗外的世界如何纷纷扰扰,只要关上门窗,我依然可以和这群世界上最纯真的孩子,编织梦想,编织未来,描绘麦田的颜色……我像爱自己孩子一般,或严厉或慈祥地爱着每一个学生,即使很多事情常常会考验着我“爱”的执着和耐心。 没有在教育第一线的人,永远不会明白,每一个老师是如何尽心尽责地用好每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是如何在良心和现实中坚守师德。
我渴望成为那“悦耳的笛声”,领着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草房子》:一首精神故乡的诗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缘分二字。人和书也一样。比如《草房子》这本书,是我一直都很想看,却因为种种原因屡次错过。
《草房子》是一部散发着青草香的小说,那建在油麻地里的房子,那发生在油麻地里的或美好,或丑陋的事,编织成了一首悠远的乡曲,交织成一缕缕袅袅的炊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有一种被一股熟悉的青草味道包围的错觉。
这是一首关于童年,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关于精神故乡的的诗。
桑桑,纸月,杜小康……孩子们的世界,大人们的世界,对立而又和谐地在油麻地存在着。其中的很多片段,都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回到自己的童年,想到一些似有若无的事。
杜小康和杜父在芦苇荡上相依为命,与世隔绝的那些日子里,被寂寞笼罩,被孤单包围,沉默寡言。言语的缺失,有时候被认为是一种无以复加的默契,无需言语,甚至无需眼神的交汇,便能洞悉彼此心间的一切。有时候被认为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孤独,没有交流的欲望更没有心灵相交的知晓。有时候,两者是先来,后到;有时候,两者是各据一方。人生最怕的是落差,若一直是前者,那会是一种很梦幻的幸福;若一直是后者也会在安耽的日子里,平淡地逝去。
桑桑离开油麻地的那一天,没有看见纸月,作者说,有些人是永远无法告别的。是的,有些人是永远无法告别的,因为他先于你离开,消失在你们曾经熟悉的世界里,飘落到一个你无法知晓的角落。可是,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总能感受到他的目光,他的呼吸,他的一切都是如影随形,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浸入骨髓,遗忘是一种奢侈。于是,曾经拥有便是幸福。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这样的两个片段,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另类的解读。
文本阅读的个体差异性,看来真的广泛而真实地存在着。
五、野夫《乡关何处》: 日暮乡关何处是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柴静说野夫“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这形容恰当极了。读野夫的文章,亦常觉文字中充斥着冷眼旁观世界的冷峻,又漫洒快意恩仇的血性。以透辟的文字、冷透的人世,让故乡,故人,故事,于文字中得以永恒。
很多时候,离乡的游子都有一种“近乡情更怯,莫敢问归人”的愁绪,余光中讲乡愁是一种烧痛,郑愁予说是哒哒的马蹄,老舍先生记忆里的是北平的冬夜的冷与暖,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则是水乡那不能忘却的能照亮起童年回忆的月光……野夫笔下的乡愁,在回忆残酷的过去中闪回,在珍惜人生的每时每刻中闪回。
在野夫的笔下,那些故人、故事都透着湖汉人的起起伏伏、大开大合,那深深的江湖味,仿若是薄酒一杯对月邀、乡愁半句泪双行的诗篇,他将那些听上去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的故事写的活灵活现,又将这其中深埋的遗憾、苦痛和错误,都化作了一种释然的况味,让人心头堵上了流不出来的泪,闷闷的、酸酸的。
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通过他的叙述,触碰到那些人物的衣角,看着他们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奔波与劳碌,被这个巨大的时代所碾压,这种夹带血肉的苦痛,透过他们披着的麻木的外衣,被野夫的语言一层层地剖析和解读。
有永远关心自己孩子、却不想再加重自己儿女负担的母亲,有错过了一生的感情和生活的大伯……印象最深的是被政治风云变迁影响了家族命运的幺叔。他家世显赫,却生于末世,且逢乱世,几番沉浮,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乱象悲欢。如果不是野夫化记忆为文字,这个家族的荣耀与悲辛,已然风化在历史的书缝中……无法改变的大时代中,出身贵族的幺叔即使低到尘埃,依然保留他的贵气:破旧的中山装打满补丁,依然干净整洁,胸前的口袋上依然别着一支派克钢笔。哪怕铜驼荆棘,也无法磨去曾经的教养。他不卑不亢地笑对接踵而至的厄运。寒屋外,兰菊修竹,竹叶飘潇于向晚的风中。近处田畦溪流,远方青山白云。无论富贵贫贱,处处他们被时代的洪流冲击,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是适应了命运对他们的捉弄,又或许正视这样跌宕起伏的安排,在作者的笔下,我们都一直在见到他们淡然的眼眸——无论人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他们都能够对酒当歌。
在他们的故事当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活在当下”的理由,也见到了人与命运之间最为无力的对抗,与其让这命运捉弄,不如嘲弄那无涯的苦痛,游走于江湖之中,自当一种磨练而已。
野夫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亲情故事,每个墓碑下都埋葬着一部残酷长篇。”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人“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最是豁达。人的一生不一定都是残酷,却一定不会平淡无奇。或长或短,生而为人,总有自己的那一份灿烂繁华。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有儿童相伴,枕书香入眠,在梦里欢歌。愿能坚守这颗纯粹之心,和孩子一起长大,一直在长,却一直长不大。我相信,有一天,曾经的遥远会突然来到身边,如同黄昏里的一个童话,悄悄地,就来了……
附1:所获荣誉
全国第六期百班千人读写活动集体二等奖
全国第七期百班千人读写活动集体二等奖
全国第十期百班千人读写活动集体特等奖
全国第十五期百班千人读写活动集体特等奖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第二届“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三门站二等奖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附2:参加公益阅读活动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
附3:阅读书目
《南渡北归》3卷
《乡关何处》
《神雕侠侣》
《台北人》
《傲慢与偏见》
《浮生六记》
《蒋勋说文学》
林语堂《苏东坡传》
《从文自传》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木心文学回忆录》
《绿光芒》
《记着》
《做一名书生教师》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
《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教养女儿手记》
《光影中的创意写作》
《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
《阅读的力量》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来玩写作游戏》3册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
《彩色的阅读教室》
《彩色的写作教室》
《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
《打造儿童的阅读环境》
在辽阔的书海寻找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