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想法

我愿称之为“中国式教育”

2021-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夏

细观中国式家长,颇为有趣

会有一种带着自我感动情绪下以爱之名的道德绑架

那种约束是基于血缘,仅此而已,不过他们会忘记,有思想的个体这么一回事,也会忘记,血缘年龄辈分这类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或者生理上的显性特征并不是绝对的权威,也会忘记,他们也曾年轻过被同等的方式对待过,好似长大后衰老后成了家立了业后就可以把过去的自己抛于脑后,他们抛弃了原来的初心,接着却记得原来的不平等对待,最后把这种带着一个时代的问题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

他们很难理解要去尊重差异,允许不同的个体存在,或者说,他们是双标的,一方面为了面子他们对同龄人或者有些社会性帮助的人十分尊敬,一方面为了权威他们对走着所谓血缘关系的孩子保持着所属关系,you belong to me,他们忘记了,绝对占有下的相对自由,这样的福气转移给他们更会觉得受限

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建设虚无的标准,他们视他们的话为准则,在这种准则下,孩子因为思想的差异认知不同产生的言行,就成了不听话,好似王权,他们也忘了,他们会犯错,“父母”这样的标签不是绝对正确与需要奉行的准则,这种环境下如果孩子还是照搬照做,会失去自我,变得依赖且盲从,没有思想的草履虫,如果非要说有思想,那孩子们是父母的复制粘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现存在有些不同,只是在某个程度上多了个附庸

他们会觉得孩子疏远了不愿意信任了,但是也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会觉得“我对你那么好你却变了”,人类大概都是健忘的,记得住对别人的好,坏全忘记了,就算记得,因为是家长所以没有错,实际上孩子变得陌生之前也是会有过渡的,会发出讯息去预警,会尝试沟通和倾诉,只是看不到回应或者继续被否定敷衍,他们看不到,所以觉得孩子是突然变成这样的,他们总是擅长抨击指责对方找诸多理由去维护自己的权威却不反思自身问题,仅仅是因为是“家长”

他们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一件事情的发生或者孩子的接受度,是建立在“我觉得这样做你会更好”的潜意识下,他们忘记了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与决定,忘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渴望被接纳尊重的,在这种思维的操纵下,他们的很多想法是基于为了孩子好,不过孩子不接受,因为这样的好没有提前沟通也没有事后反思,是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施加在已经有了个体意识的孩子身上,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来说他们的问题是“把过去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施加于仅仅在血缘关系上有归属感的群体”,对于“己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来说他们的问题是“把现在自己喜欢愿意接受的东西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施加于孩子身上”,然后你会发现,关于未来过去她们好像都是在做着很多让人与人变得更疏远陌生的事,并且绝不妥协,在这样的态度下,孩子就得顺从妥协,对是对,错也是对

他们很擅长去比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差的家长比,拿孩子和别人更好的孩子比,拿过去时代里的自己和现在社会的孩子比,这样的比较其实无意义,只是自认为会让孩子有所刺激接着努力的伪激将法,时间空间受体环境变量都不一样,比较从哪里说起呢,那种比较直白来说,比起孩子,在乎的更多是社会发展中的面子,不过他们可不愿意承认,或者说他们潜意识已经扎根了,有了不同会觉得孩子此言差矣,皆为大逆不道

一旦事情发生后,他们会很关心的说“为什么不早和我说”,不过呀,大多时候是早就说了的,甚至很直接的表达拒绝,但是比起事前规避她们更喜欢事后补偿或者轻飘飘一句“你要坚强这有啥大不了的”,他们很擅长把问题复杂化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一些家长不是忙着解决问题,是忙着找个对象转移话题或者是甩锅,只要不是自己的问题就好了,所以这时候,她们潜意识里的弱者(孩子)就成了替罪羊,一方面他们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包容(他们这时候把孩子当成了所属物,但是矛盾的是又当成了同龄人)

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孩子弱所以就可以碾压甩锅指责否定,时间一久,她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在做什么,性格如何,和人相处是怎样,但是她们还是会先入为主带着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去判断孩子在外面的世界,家其实就是放松懈怠可以休息的场所,而不是都得时刻紧绷准备战斗的地方,一些孩子睡懒觉玩游戏都不被允许,就会被冠上影响学习,在外面一定很懒的标签,也是有些无趣的

他们总觉得自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却很少想过,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方式节奏选择方向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想着“如果你不这样,以后就会很惨”(比如结婚),他们更多的觉得人生只有一种活法,学习工作结婚生孩子养孩子,在这种思想下,有所不同有差异的逆流的不一样,就是错误的,但实际上,他们连自己的明天如何发生都无法预测,却在子女面前成了预言家,为了否定去否定

一方面为了让人顺从他们有虚无的权威好像从家人上能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一方面几十年如一日无法改变的秉性却想着让孩子去改变,一方面觉得自己年长就有了正确性多吃了几碗饭多活了几年就是明事理包容性强的,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因为是老的所以孩子就要反过去包容理解他们,一方面他们把孩子当成对同龄人去比较去约束去要求道德标准去猜测,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却是当作更为低等的群体去否定去指责去管制,这大概是双标吧

反而觉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会做得很好,且不说以后会不会随着年龄发展去变化,至少他们会尊重差异的存在,会因为错误去道歉,会维护孩子的尊严,不会盲目偏袒与偏见,不会为了维护太多权威去把孩子当成同样年龄的去对待,也不会为了面子当众指责否定然后真的发生什么事再开始追悔,他们和孩子都属于这个时代,其实代沟从来都是与年龄无关的,得看换位思考有没有真的换位,而不是仅仅要求孩子去换到父母的位置上单方面的,也听不到太多这样的话

“你胖了太丑了别穿裙子”

“校园暴力?为什么欺负你你反思一下自己”

“人家对你不好你要以德报怨”

“这是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你的问题”

有什么大事么,没有,因为鸡毛蒜皮把生活变得一地鸡毛,然后家这个字成了空空的建筑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