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杂文小品

城市的温度

2020-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草木香_ad16

2020年12月12日,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夜晚,透过玻璃向外看,地面、树梢、车顶……一片沉寂的白,昏黄冷清的路灯映照下,看得清飞舞的小雪花,它是冬的精灵,也为夜添了寒。或许此时,对雪期待已久的人已经跑出家门,拥抱这场初雪了吧?太冷!拉紧窗帘,夜已晚,睡了。

次日晨,阳光正好,外面都是明亮的色彩:橙黄的光、洁白的雪,棕色的枝,红色的墙,蓝色的天……许多孩子在雪地上快乐的玩耍,旁边还有一个个相陪的大人们。看看就好,不去了,太冷!

周一早晨,寂寞的路灯在雪夜里又站了一夜,守着这份清寒与孤单,只为等待早起的人们。但刚一谋面,就闭上了橙黄的眼。天还带着夜的黑,我就骑车出发了。

这是第一次接触这场雪,当然,已是残雪。我从西向东检视了一下城市道路,得出结论:雪真大,天真冷,路真滑。记忆中,原来每次下雪,都会清出一条路,不宽,能容一个人骑车子通行,这样已经很好,摔过几次后,已经怕了在雪地上骑车。这次是真没扫,整条道路只清理了十字路口、上下坡路,其余地方都是压实、硬挺的雪。原来三十分钟的路程,这个早晨骑了五十多分钟。不过,骑车到复兴路上时,路面突然就干净了,一直心惊胆战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想:这儿的雪下得很小吗?如果不是,定是有人辛苦了!

中午,走了一段建设路的宽阔马路,主道辅道都纤尘不染,感受不到曾经下过雪,这是倾全城之力清扫的吗?和早晨我走过的路,差异悬殊,心里就有些酸,同样是城市街道,倾斜的如此严重吗?有点点不敢说的委屈,即使这是城市最主要的干道,但雪后最重要的应该是,让每条路都先能走人啊?这和吃饭是一样的问题,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一定是放在首位的。所以能不能在下一场雪来的时候,先为每条路上的行人清扫出一尺宽的路面,哪怕仅容一人通行也好,有时间了再去精雕细琢吧。

今天是雪后第三天,早晨我全程逆行,走的是路的北面,有白天的阳光照射,积雪融化的较多,路好走些,但是仍有大段路面覆盖冰雪。所以,不得不在机动车道骑车的人也有。晚上回家,又复走这条路,融化的更多,路上有积水,有薄冰,但仍有大段路积雪未化,看来,彻底没冰只能继续等待,好在,明天气温升高了些。

一场雪、一条路,也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城市管理的理念,尊重并感谢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理解每一个决策制定者的为难,也许存在误解,但强烈的对比确实让人感叹。倾斜可以,但要有度,比萨斜塔能够几百年不倒,是在可以接受的倾斜范围里,如果太过倾斜,而不维护,也会轰然倒塌。一条路清扫的再干净整洁,也只服务于部分人,而更多的人,不可能来走这条回不了家的路。所以,雪后,首要的是先要有能走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