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心理大学生活

读《围城》:让思想突围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127人  谢先生读书会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是《围城》的核心。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书中人物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主角方鸿渐遭受了生活的无奈、婚姻的失败、事业的低谷,几乎喘不过气来。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他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最后悲凉的结局。

书中每个人都为“围城”所困。所谓的“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钱老先生用他诙谐睿智的语言揭露了社会的种种丑恶面目。在批判“知识分子”的自傲无知、封建社会老一辈人的迂腐落后及形形色色人物的丑陋内心之余,钱老先生真正要阐明的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但一切取决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事实上,“围城”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存在呢?只是我们缺少钱老先生的明察秋毫、超然态度和锐利的笔锋,无法把这种抽象化的东西搬到现实舞台上罢了。读完全书,我除了可怜旧社会的市侩,更多的是对钱老先生文笔的惊叹与崇拜。钱老先生总能做到游刃有余,文中不乏辛辣刻薄的讽刺,但更多的是含蓄的“点到即止”,留给读者无穷的思辨空间,让人在回味之余捧腹大笑。钱老先生十分擅长以这种黑色幽默打动人心,这也是我最为钦佩的一点。

读完围城,我内心百感交集。如果以一个仰望者的姿态去读这本书,那么我仰望到的是钱老先生,他站在人生的高点上,洞察了旧社会里的一切黑暗,并巧妙地将一幅显示众生百态的画卷浓缩在一本书里。不得不说钱老先生是一名智者,所谓的厚积薄发,正是用以形容钱老先生这种读万卷书而又下笔如有神的伟大作家。而如果以一个俯瞰者的姿态去读这本书,则旧社会的丑陋面目和中国人民的劣根性尽收眼底。那个时代的人们无不自私,奸诈,卑鄙,自傲,迂腐,愚昧,甚至人性扭曲。其实主人翁本身也是一个被无形压力扭曲了性格的人。从一开始的孤芳自赏、玩世不恭,到后来的软弱无能、无可奈何,当时“知识分子”思想的堕落与人性的溃败可见一斑。当然,书读完了,不管我以何种姿态去读,钱老先生的目的一定不是让我们去痴想。我想他真正希望的,是让我们新一代的人去反躬自省,摒弃旧社会里一切可笑的伪装。

钱老先生用《围城》提醒我们,是时候让我们的思想突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