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唐诗三百首》071: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当你去探访一位朋友时,他却没有在家里,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失望?甚至会感到有些气恼。
佛家说,这是求不得苦。你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你的预期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你换个角度想想,平时都很少出来,此时正好散散步,看看花,你的访友之行,不就从另一方面有了收获。
古诗词中,也有写访友不遇的这种人生情境,著名的有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今天小楼要读的就是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这首诗的题目又作《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山道士隐居》。“常道士”变是常山道士之误,而不是姓常的道士。这里的“道人”、“道士”也不是指道家的道士,而是指佛家的僧人。宗密《盂兰盆经疏》:“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经行:唐义静《南海寄归内法传》:“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行随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则消食。”
莓莓:青苔。
屐[jī]痕,屐是木鞋,屐痕即足迹。
沿着小路寻去,青青的莓苔上,点点是道士经行的足迹。
首联写寻道士之路。“经行表面上是指经过,但其暗用你佛语,点出道人随行随性的形象。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渚[zhǔ]:水中的小洲。
闲门:少有客来的门。
白云依傍着静谧的小洲,芳草掩映着少有客来的门扉。
颔联写居住之地的环境,点出道人不在家里。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过雨:即经雨。
我欣赏着那雨洗过后分外青翠的松色,随着山路,直到溪水的源头。
诗人访友不遇,但并没有因此失望,而是自得的欣赏起南溪的风景来。这一联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趣颇为为相似。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禅:梵语“禅那”的简称,禅意即佛家所谓心注一境,静虑审思,有所感悟的精神状态。
忘言: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在意,得意而忘言。”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五亦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欣赏着南溪盛开的花,突然顿悟到禅家的真谛,但若与你相对,我就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我悟到的境界。
尾联写诗人在游南溪的过程中,有所顿悟,但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近人俞陛云说:“花与禅本不相涉,而连合言之,便有妙悟。”
诗人寻友,寻而不遇,但却完全没有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看诗的颈联,“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诗人将道人的居处描写的十分静谧优美,展示出诗人内心的平和悠然。
正是诗人这种平和悠然的心境,所以他能静下心来欣赏南溪的美景,所以他才能从南溪静谧优美的风景中获得禅悟的人生快乐。
这是一种多么优雅风流的人生美学呀!
我们读诗,不仅可以获得艺术的审美体验,还可以获得人生的审美体验。刘长卿的这首诗,其艺术之美不需多言,而诗中随行随性的人生美学亦足品味,真正领会诗中随行随性的人生美学,我们就不会常常陷入求不得之苦,而会更加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71: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