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我读《金刚经》(05)
《金刚经》第四品 妙行五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布施:到彼岸的六种方法(六度)之一。分三种:(1)财布施,钱财、物品的布施。(2)法布施,劝人向佛、教人佛法知见、度人开悟。(3)无畏施,救人免于各种危险等。
无住:应无所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不执空也不执有,如雪地鸿瓜、雁过寒潭。
这一品的字面意思是佛告诉须菩提:在如是、发心后,修行者要无住相布施。那怎样才是无住相布施呢?
梁武帝初见达摩祖师时问道:“联一生布施、斋僧、建庙,有何功德?”祖师云:“全无功德,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不实。”
梁武帝萧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笃信佛教的皇帝,甚至被称为菩萨皇帝。南梁时候,佛教奉为国教,光帝都的寺庙就有五百多座,有和尚和尼姑十几万人。且梁武帝本人潜心研究佛法,早晚礼佛诵经,坚持素食,四十岁后不近女色,甚至前后出家四次,每次都是朝廷出巨资把他“赎回”,更是为了配合出家人慈悲为怀的佛法理论,多次大赦天下。
就是这样一个信徒,这么大的举国之力的布施(南梁朝一代而终,为布施佛教耗尽国力被认为是亡国的一大原因),祖师却认为实无功德。
因此布施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住不住相,住相的布施再多也没用,而不住相的布施所得福德则无边无际。
所以布施不是给予、付出,而是放下、舍弃,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通过布施,要达到的不是给了别人多少钱财多少帮助,而得到多少名声多少所谓来世或今生的福报。佛或上天不会艰你计量你作了多少善事,然后等量的给你多少回报。你所能得到是因为无所求往外布施,你会放下多余,清净无染,然后忍辱、持戒、精进、褝定、最终获得智慧、究竟涅槃。
现在的所谓信徒去寺庙捐钱布施、烧香磕头,都是要佛袓或菩萨让自己发财升官、要不送个儿子、或者保佑平安。唐朝时期,多少人到江西马祖道一处聆听法理,听完又赶往湖南石头迁希处祈求开示,为了获得智慧,在江西和湖南的官道上人来人往、络驿不绝,这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啊(“江湖”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当然现在的寺庙难辞其咎,佛教因为义理解释或修持法门差异而有八大宗派,宋以后禅净合流,再后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都完全没了,全归净土,但现在净土也根本不是净土宗了,绝大多数的寺庙都已是敛财场所,只讲偶像崇拜和巫术灵验,一点点尊严都没了。
真修行者唯多读经典,从源头上才能真正明白佛学真义,获得智慧啊!
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