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亲子教育

给你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践行月度检视第1组杨小娟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小娟

姓名:CC

年龄:7岁

小组:第39期第1组

#口号:和CC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二阶段30天目标完成情况#

1.孩子第二个30天目标:

早睡+专注力

21:00之前关灯睡觉

完成情况:

(21:00 9/30

21:00-21:30 7/30

21:30-22:00 6/30

22:00之后 8/30

总结:达标率30%,早睡达标率比第一个30天略微有些下滑)

2.妈妈第二个30天目标:早睡+回家断网

早睡

完成情况:

(22:00 8/30

22:00-23:00 14/30

23:00之后 8/30

总结:达标率27%,早睡达标率比第一个30天有较大提升)

回家断网

完全断网没办法做到,但基本在CC醒着的时候,陪伴她的时候基本都是不会动手机的。

#30天打卡的情况总结#

目前打卡完成30天,能够坚持每天打卡,而且打卡除了晚归没有参与孩子的部分之外都有做反思,基本可以做到固定时间打卡,不需要助教督促。

(1)孩子方面:这个30天没有严格按照放学后清单和早起清单来做,不过对于“要事优先”和“回家先做作业”方面都有达成共识,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做的,除了个别日子孩子有点累导致内心里有抵触在作业还没有全部完成的时候想玩或者放松一下。

番茄钟方面我在家辅导的时候就可以坚持使用番茄钟,其他时间就无法保证。不过在做作业的时候基本都有要求专注,孩子也因为要思考因此在专注度上较第一阶段有一定的提升,经过初步的统计,10月1日-30日30天一共累计吃番茄100个,也就是CC在家里完成作业和复习等内容共计时长为100*15分钟,即每天平均50分钟。(当然这个番茄钟并不是一共使用了100次,有的时候是按照番茄钟的时长去预估的专注作业的时间。)

(2)妈妈方面:10月过得超级快,因为假期、外出学习等没有完整地规划这个月份的工作目标和时间管理,自己在这个月没有胸有成竹地掌控感,而是觉得很被动,工作学习以及孩子养育方面都有点被安排、被动配合的感觉。下个月继续加强时间管理和目标方面,以终为始,提前筹划、提前规划,让所有的事情都有节奏有步骤地推进。

#父母教练总结#

1、我对每日打卡的体会:

(1)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对于自己而言,大学毕业至今已16年,结婚9年,做妈妈7年,这人生已度过的13500多个日子里,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经历过哪些灵感涌现的瞬间、哪些值得铭记的日子、哪些痛哭流涕的日子,到现在都已变得模糊。当回顾往事的时候,只有慨叹“时间过得太快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而没有办法客观理性地去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走的是怎样的一条路,在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有哪些不足在不断地阻碍着自己,没有一个发展和成长的脉络可以去“有迹可循”。而如果记录每一个点(每一天),连成一条线(每一年),再到五年十年的规划(一个整体),不断去记录、总结、反思,才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脉络和轨迹,才可以更加地懂得自己,更加清晰地去规划自己。这样才不至于“虽然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

从记录孩子每天践行时间管理的心得坚持60天,我的感受是可以整理出孩子对于学习的理解、对于习惯的养成、对于自我的认知等等的一个过程,总结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帮助孩子做规划以及更好地支持到孩子。

(2)践行的过程中持续做记录、做反思,表面上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上就好像把复杂芜杂的生活的袍子撕开了一个口,借由对这个口的反思,看到了自己的心态、行为、思维,家庭中的沟通模式、和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和老人家的沟通模式、对压力的处理方式等等,和孩子一起去咀嚼和思考生活、学习中的事情,一起去交流和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

(3)每个生活中的事件都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的素材。放下要去教育的目的,和孩子用心地去交流,去彼此交换内心所想,去相互地依赖和依靠,彼此温暖和达到心与心之间能量的流通。

2、做父母教练的体会:

10月的30天践行中有5天外出学习没有参与C的践行,不过因为月初7天的假期和工作上相对9月没有那么紧迫因此陪伴的时间也很充裕。心态上比9月践行时对清单过度关注的焦虑状态缓和很多,另外从之前对孩子爸爸对孩子的学习培养等关注过少不满到觉得并不需要每个家人都对学习高度关注,而重新定位爸爸负责带孩子外出玩和运动,让她的生活张弛有度。所以在家庭环境和氛围方面内心比较能放松下来。

另外不要去担心孩子学习太累,只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即可。事实上真正让孩子和我们感到痛苦的是,这一天没有成就感,没有开心,没有痛苦,是麻木空洞和没有内容的,没有感受到彼此之间能量的互动和流通。那些我们眼里糟糕的日子,都是压力得不到缓解、感受到被控制而不是被爱、感受到恐惧、迷茫和没有方向的日子。

而如何才能让每个日子都丰富而有趣呢?

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一起和孩子去探讨去规划,一起去学习去探索,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你的状况,她也一样可以理解。

#授勋情况总结#:

授勋一直都完成的不好,因为没有每天按照清单和授勋表上的八大智能去培养和记录,所以授勋的部分做得不理想。

#第三个30天计划#

孩子第三个30天计划:

1、21:00前上床睡觉

2、课堂及作业时间专注力

3、学习整理,包括房间、衣物、书籍等

妈妈第三个30天计划:

1、22:00前上床睡觉

2、回家断网陪伴

3、每日三只青蛙

摘录一部分打卡记录的内容:

唠叨的特点是负面、无效、重复,这些特点加到被唠叨者身上,就是自我体验不断被干扰,心理不断受阻。所以一个人在什么事上被唠叨得越多,往往这方面做得越差。唠叨没有恶意,却是一种恶习,是对“控制”不知不觉的上瘾。唠叨的话说一句没事,说两句也没事,天天说似乎也没什么,但伤害早已悄悄发生。 称得上“唠叨”的,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既没用又不中听。比如“慢点慢点,别摔跤”。不仅降低孩子的迈步信心,还会给孩子带来羞愧。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要区分什么是唠叨什么是交流,要和孩子做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不停地在旁边唠叨。

昨天遇到两位做投资的朋友,说起孩子教育的问题,她们讲放养大的孩子更加地自主自由自律,孩子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那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爸妈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爸妈,而是爸妈需要孩子。

联想到现在每天我都在刻意地去培养和教育孩子,会不会有些过?

其实我觉得在放养和严格要求之间,有一个更好的点,正如昨天学习武志红心理学所讲,对于孩子最好的态度是“抱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在积极的期待中,最好的状态是不含诱惑的深情。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所以自己在想,如何在陪伴她长大的过程中成为她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来源?边走边思考,不断修正。

昨天回家较晚,又和我黏了很久,还跟爷爷很黏,发现C现在内心里面最依赖的人就是妈妈和爷爷,因为对我和爷爷的态度和方式完全相同,这就是所谓“缠绕型的”孩子和爱语是“肢体接触”的孩子,看来因为我和爷爷都是陪伴她最多,和她交流最深入、最专注、有很多精心时刻的人。而爸爸陪伴还是欠缺、奶奶多半都是唠叨,没有开孩子的心门,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和令人心动的交流。

刚和一位资深妈妈聊,她说既然作业是必须要完成的,然而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作业,感受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一家四个大人盯着一个孩子,剥夺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其实对于她而言是很有压力很痛苦的。

最后送出一段鲁米的诗:

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

都可以为你打开

一扇通向精神深处,

通向自由的门。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附上那些美好的流逝的时光碎片

你想起了什么 海边撒欢儿的丫头 给你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践行月度检视第1组杨小娟 kongfu 给你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践行月度检视第1组杨小娟 歌唱比赛啦啦啦 来自遥远外婆家院子的柿子 给你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践行月度检视第1组杨小娟 给你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践行月度检视第1组杨小娟 喜欢这棵树下的光影 被“秀秀”玩坏了 难得优雅的一张 削铅笔也可以是一件超级开心的事哦 CC在给自己写“荣誉证书” CC为我准备的晚餐,还备了餐巾纸呢 CC说起班上一位全能同学时的内心呈现 小红花又多了很多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