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精神内耗”,最简单的方式:丢掉这些人生包袱
内卷、内耗这两点,其实是同时存在的。
存在严重的内卷,必然就会产生严重的内耗。随着内耗加剧,人们就会暮气沉沉,丧失了对于生活的希望。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你问一个孩子,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孩子回答,想当科学家。等这个孩子长大,已经出了社会了,你再问这个孩子,你有什么梦想?他只会回答,没啥梦想,只想当条咸鱼。
前后的反差,为什么会如此巨大?因为生活磨平了普通人的棱角,让人们看清楚了现实,所以无数人的精神内耗都特别严重。
精神内耗严重的人,不仅寝食不安,还各种焦虑,胡思乱想。慢慢地,人生的思想包袱会越来越重。
缓解精神内耗,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丢掉这些人生包袱。
1、丢掉他人的标准和期待。
你是学生,老师家长就会要求你考高分,读名校;你是打工人,长辈就会要求你赚大钱,最好光宗耀祖;
你是丈夫,岳父岳母就会要求你买房买车,工作稳定;你是妻子,男方家庭就会要求你多生孩子,多子多福。
别人对你的要求和标准,恰恰就是你精神内耗的直接来源。你想想,为什么你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呢?就两个字,面子。
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为了赢得心心念念的面子,就过分在乎别人的期待和标准。如此下去,人生将变得压力山大。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名校,不是所有的打工人都能赚到大钱,不是所有的丈夫都能买房买车,也不是所有的妻子都甘愿成为生育机器。
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标准,我们没必要在乎,不妨及时丢掉,活出真正的自己。
2、丢掉内心深处的负罪感。
有心理研究者提出过一个观点:负罪感心理,是束缚底层普通人一辈子的牢笼。
什么是负罪感心理?你做了某些事,就觉得这些事不好,不符合别人的期待,那你就会责备自己,负罪感特别严重。
打工的时候,你偷偷休息了一会,摸了一会鱼,就存在负罪感心理;在家的时候,你没有去做家务,而是在睡觉,就存在负罪感心理;
长辈要求你去做什么,你没有去做,就存在负罪感心理;你辞职去旅游,不愿再受老板的气,却看到朋友们在上班,就会存在负罪感心理。
之所以存在负罪感心理,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被固化了。或者说,我们被某种约定俗成的观念,给画地为牢了。
只要我们没有犯罪,那我们就不必有任何负罪感心理。根据自己的想法, 想做啥,就做啥,减少心理负担,内耗自然就减缓了。
3、丢掉各种攀比、嫉妒的心态。
越是工薪阶层,越会为了一些小事,而内耗。越是精英阶层,哪怕别人骄奢淫逸,天天左拥右抱,也不会内耗。
随着互联网愈发普及,工薪阶层的内耗会更严重。关键在于,工薪阶层知道了精英阶层的生活,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在家累死累活的妻子,刷到别人当少奶奶的视频,就会羡慕别人;在外累死累活的男人,刷到了富二代左拥右抱,开豪车住豪宅的视频,也会羡慕别人。
这种羡慕嫉妒恨,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剧当事人的内耗。当事人越是攀比,越是发现自己啥都没有,就会认为人间不值得,人生毫无意义。
人生在世,又何必攀比呢?别人有别人的人生,我们有我们的日子,大家本就不一样,再攀比也毫无意义,我们成为不了别人,别人也成为不了我们。
放平心态,以宽容心去看待一切。实在非要攀比,就少接触这些信息。心静了,内耗就减缓了。
4、多读书,丢掉没必要的胡思乱想。
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生活的某些问题,你越是思考,越是感觉到气愤,怎么别人不择手段却那么有钱,怎么老实人一辈子勤恳却贫穷潦倒......
这些事想得太多,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首先,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其次,想太多只会折磨自己,不会让自己有任何的得益。
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在胡思乱想,那你不妨多读书,不论读啥书都行,要用文字来滋养自己的心灵,缓解内心的躁动。
有人统计过,当普通人大学毕业,出了社会之后,人均年读书量不到1本。这说明了什么?现代人的精神太贫瘠了,就跟沙漠一样。
多读书,未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和头脑。跟古圣先贤在书中对话,以各种智慧来洗涤躁动的心灵。如此,才会有灵魂的充盈和超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