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山野 ll 探寻响板溪那尘封已久的故事
万亩人工草场延绵三十公里。正在花季的三叶草婀娜多姿。郁郁葱葱的黑麦草随着微风荡漾。到处可见黑白花奶牛、秦川菜牛、山地黄牛、波尔山羊、南疆黄羊、本地白羊,成群结队,分类聚集,大的悠闲漫步,小的嬉戏奔跑,黑白黄绿,相映成趣……
您一定知道,这里是恩施市大山顶,是中国最大的南方草场试验基地。但是您不一定知道,在这群山之巅的大草场之中,有一个名叫“响板溪”的地方。
您一定知道“恩施女儿会”,但是您不一定知道响板溪就是女儿会的原乡故里。
您一定知道“女儿湖”的魅力,但是您不一定知道到那湖里沐浴的姑娘是要去响板溪赶“幺妹场”,寻意中人……
【01】
七十年代响板溪
响板溪是大山顶草场的中心地带,海拔1500米。听起来响板溪像是一条河,实际上响板溪是一条街。说起来响板溪是一条街,实际上街道超不过100米。细数两旁的农屋,新旧房子加到一起,十个手指头还可以节余一个。
很久很久以前,响板溪这个地方是典型的蛮荒之地。不仅人迹罕见,还常有豺狼虎豹出没。也许是三百多年前,最早到这里落户的肖姓和赵姓几家人,在建居住草棚的时候,充分考虑了防山贼和驱豺狼虎豹因素,草棚连着草棚,户与户紧密的挨在一起,以达到相互照应的目的。肖姓在街的南边,赵姓在街的北边,中间及四周自然形成了一个较为平整宽敞的地盘,从而形成大山里的最早的草棚市场。
大山顶盛产党参、天麻、黄连等300多种中药材,又适逢“康乾盛世”,响板溪这个鄂渝盐麻古道的必经之地,人流物流量不断增加。来来往往的人多了,生意也兴隆起来。草棚逐渐被布瓦房取代,户对着户,门对着门。街道中间及周围都铺上了青石板,就如同现在的水泥地坪一样,响板溪被整体硬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易场所。大量的从四川奉节、云阳、固陵等地运盐到恩施的挑夫、背老二和马帮,都把响板溪当成一座灯塔,算好里程赶到这里过夜歇脚,仿佛只有这里是最安全最方便的中转客栈。一时间,在这大山之巅形成了最原始的饭铺、客栈,商铺,药材行。铺挨铺,门连门,人挤人,川腔楚音,一片繁华,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最热闹的原生态街市就在这里形成了。
响板溪最初叫响板街,是因为鄂渝川盐麻古道要从街心穿过,这条古道的路面全是青石板铺就的。那些挑担的、背力的、过骡马的、赶女儿会的从这里经过,青石板路面发出“啪啪”的声响,所以这里被叫成响板街,到这街上赶集被叫成赶响板。
响板街的西边靠山脚位置,长期流淌着一条溪流,水流不大但是从不干枯,清澈明亮的山溪水不温不火,年复一年不舍昼夜,冲刷着小溪中的一块大青石,流水在大青石板上发出悦耳的鸣响,恰似琴瑟和鸣,缠绵悠长,不知道是流水在冲击青石板还是青石板在阻挡溪流水。小溪周边是茂密的油竹,参天的大树,还有飘着花香的药材植株,天然的绿色屏障使这里成为一个理想的露天洗浴场所。盛夏日落时分,这里除了归巢的雀鸟,听不到任何响动。庄户人家的堂客和姑娘们趁着最后一点儿自然光亮,坐在青石板上裸体洗浴,除去一天的疲劳,也聊聊家常。此刻这里只有流水潺潺和美女如玉,完全没有了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小溪因为响板而出名,响板因为小溪而热闹,久而久之,这里就被叫成了响板溪。
【02】
响板溪,街道很短历史悠长,铺面不大名气不小。为什么?因为这里是恩施女儿会的原乡。
话说肖、赵两家在响板溪落户以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生意越做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为了防范抢匪山贼,保护过往商旅,肖家龙头老大肖达宽临时拉起一支人马,自诩为湖北、湖南、四川“三省边界总兵”。当时在鄂西川北山区活动着一股武装力量,专门劫富济贫,被称作“神兵”(“神兵”是一个什么组织,已无从考证,恩施的党史和地方志资料中都有零星记载)。一日,神兵来到大山顶劫富,直奔响板溪而来。肖达宽带领手下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神兵一把火把响板溪烧得精光。
肖赵两家到底是家底雄厚的,没多久就把响板溪集市恢复起来了,但是却怎么也达不到从前那种繁华光景。面对囤积的药材和生意的萧条,肖家老大和赵家老大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街西边的青石板和溪流。那溪水来自百草山中,百草药经过浸泡冲刷洗礼,沿着溪流汇集于此。此溪水可治百病,对一般的妇科病更是水到病除。每到夏天的夜晚,到青石板裸浴的妇女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响亮。两家老大合计着,要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名气效应,做大党参药材生意,带活响板溪的集市贸易。
按照这个思路,根据大山顶农历五六七这三个月最舒适的气候特点,确定了每年固定举办两次场会。具体日期为:每年的端午节前二天即农历五月初三和月半节前三天即农历七月初九为场会节期。规定每次场会,前后三天,全面放开男欢女爱,男女之事没有禁地,任凭个人随心所欲,以此吸引外地客商前来从事贸易活动。因为这个场会真正放开的是对女人的禁足,前来赶场的人也大多是来购买节日用品的女人,所以被称为“女儿会”。
响板溪女儿会具体产生于哪年哪月,已经没有确凿的考证依据。这大概就是“女儿会”的萌芽。
【03】
“情妹住在,响板溪嘢,又卖豆腐,又卖X嘢……”。
“客嘢,管她卖麽子,坐嘢。茶在灌里嘢,灌在灶里,你自己倒嘢”。
一个万州客商,脚还在石板路上,就开始冲老板娘喊山歌,虽然语句粗野,但是约定俗成的山歌,抒发出来的是醇厚和爽朗。老板娘自然流畅应对,温馨得体的回答,令客商感到既惭愧又舒心,喊了两句就不得不把自己的粗野收敛起来。老板娘的语言温柔至极,不温不火,让客商顿时忘记长途跋涉的艰辛,有了回到家里的感觉。
肖部长是我从前的同事,也是响板溪肖家的后人,他的老家一直在响板溪街上,直到他手里才卖掉了老家房产搬进城里。他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段女儿会当年的场景。通过这个小片段,我们明白了当年的响板溪为什么那么具有神奇吸引力。
响板溪女儿会是用丰富的女性文化包裹着的。响板溪的溪水裸浴过的女人,丰润水灵,性感漂亮。每年的端午节和月半节,南来北往的骡马帮,药材商贾,与其说是来此进行商贸交易,不如说是慕女儿会之名而来。女儿会期间,方圆几十里的女人都要到女儿湖洗浴打扮,穿上平时不舍得穿的漂亮服饰,来响板溪招蜂引蝶;平日不出门的本地人也要挤出时间来赶场,看标致的女人和姑娘。未婚的找对象,有钱的找相好,有意的诉衷肠。每年的这个日子,响板溪的“公房”(即客栈)容纳不下突然增多的人,山岗上的大树下,山坡下的岩壳地,便成了有情人的天堂。在那封建礼教至上的时代,响板溪的地方风俗却因商开放,绝无禁地。深山妹子以歌为媒,在商品交易中找如意郎君,还可以互定终身;过了门的妇女可以与相中的情人幽会;所有有情人都可以相约,在女儿会这天带上粮食和锅碗,在街边用三个石头搭起锅灶,卖小吃,做生意,然后在山里搭个棚子过夜,第二天各自回家。如果在街上临时认识而中意,也可带进山里幽会。
【04】
右边山腰里刚刚响起男人的吼叫:
“正二三月牛闹栏,老板准备赶脚钱,老子无妻哪个管,盼了一年又一年。”
左边的山卯上立即响起的女人的直抒心意:
“想郎想得心发槽,心里搁个刺老包,见了熟人错招手,见到生人手错招,再等不来我咒你,变条板凳我坐起。”
这是一个前辈记录下来的一段当年女儿会的山歌。这是在空谷里回荡着的想女人,盼男人的呐喊,盼妻想郎,想得天昏地暗那个管?从中可以看出女儿会的内涵有了更加广阔的延伸,促进经济发展已经只是一个部分了。
有思想就会有办法。办法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就会产生无穷地影响力。
响板溪女儿会,产生于封建时代,却影响了当地四百年。我们可以想象,因为有了女儿会,当地商品交换的活跃和繁华,甚至在十万大山之中建立起了原生态的贸易市场;因为有了女儿会,充满野性活力的活动,使寂寞单调变得朝气勃勃和色彩斑斓。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落后和愚昧逐步被文明进化所取代。尽管方式变了,但女儿会还在。如今的女儿会已经演变成为恩施市的三张名片之一,她将继续影响和促进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