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

关键对话:践行个人成长的有力武器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海峰

《关键对话》一书,被喻为“旷世奇书”,史蒂芬·柯维为其作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者们历时20余年、对10万余人跟踪调查,才诞生了这部杰作。

那么《关键对话》一书到底讲了什么呢?其实就是讲沟通的,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说的——如何高效能沟通。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完全感觉不到它的神奇之处。一度开始质疑:是不是大家对它的赞美过度了?

但当我开始阅读,尤其是翻阅到第2遍、第3遍时,才慢慢发现其中之“奇”。

“奇”一,被作者们严谨的研究态度折服。书中,大量的调查样本、案例和一些看似简单的数据统计结果,都凝聚着作者们的大量心血。

“奇”二,如此浩大的研究项目,竟然是一个如此“不起眼”的“小课题”。仅用200页的文字就把“沟通”这件事儿说明白了,还给出了一套经得起考验的实操方法论。

“奇”三,这本书中几乎没有“高大上”的概念。即使是对“关键对话”的定义,作者也是娓娓道来,并没有什么复杂、抽象的理论解释。正是这样的风格,这本书读起来才感觉到如此顺畅。

远看《关键对话》,像一个朴素的糟老头。近看《关键对话》,像一个阅历丰富、经验老道、慈祥温和的智慧老头。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还没有开始阅读这本书,不妨尽快开始。正如这本书中所说:关键对话(沟通)绝对是你一生最值得掌握的重要技巧。

好了,下面我将以我有限的学识,为大家拆解一下本书中的核心内容。如果你喜欢,记得收藏、点赞哦!

一、什么是关键对话?

所谓“关键对话”,是指那些具有高风险、不同观点、激烈情绪的沟通(讨论)。

高风险,是指如果沟通失败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不同观点,是指沟通中大家观点迥异,甚至是对立的。

激烈情绪,是指说话的人情绪失控,出现剧烈争吵。

二、为什么学习关键对话?

处理不好“关键对话”的坏处,就不说了,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沟通失败,也品尝过沟通失败的后果。

这里只谈一谈处理好“关键对话”有哪些好处?(书中罗列了大量的调研数据,我就不照搬数据了)

对个人创业者来讲,每天都要应对各种棘手问题,还要巩固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娴熟应对关键对话,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最基本要求。

对企业组织来讲,员工之间高效的关键对话可以大大地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有效促使员工为行为负责,而不是在各种复杂的流程制度中内耗。

对普通的个人来讲,处理好关键对话,不仅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我们已经知道了“关键对话”的三大特征:高风险、不同观点和激烈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关键对话”,那么对话的双方将两败俱伤。

大多数人在应对“关键对话”时,要么选择沉默逃避,要么选择暴力对抗。作者把这种两种选择方式,称之为“傻瓜式选择”,是基于动物本能的选择。

我们知道,当动物遇到危险(面对“关键对话”常常也是危险的)时,要么转身逃跑,要么暴力对抗。作者说,面对危险的“关键对话”时,我们的智力水平和一只恒河猴差不了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应对关键对话呢?

当然有,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给出了一个应对关键对话的沟通模型,与其说是沟通模型,不如说是七个沟通原则(技巧)。它们分别是:从心开始、注意观察、保证安全、控制想法、陈述观点、了解动机和开始行动

为了更好的落地掌握作者给出的这个沟通模型,我将分享以下三个内容来帮助理解和应用:

我将提炼出 10 条沟通原则(金句),从意识层面帮助我们学习关键对话。

我将总结出 3 类句式结构,帮助我们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关键对话。

我将分享 1 个高效行动的思考模型,帮助我们准确地萃取沟通中所产生的行动计划。

Part1:十条践行关键对话的原则(金句)

1、笃信下一次沟通会更加高效,我一定不会做出傻瓜式选择——沉默逃避或暴力对抗。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沟通——亲子沟通、夫妻沟通、同事沟通、客户沟通等。学完“关键对话”后,要把关键对话的基本原则融入血液,在开始每一次沟通前,都要有意地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在沟通中绝不做出傻瓜式选择。

沟通之前的充分思考注意事项、沟通过程中的持续观察、沟通之后的复盘总结。日积月累,一定会把沟通这件事儿做得越来越好,避免掉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沟通风险。

坚信自己的沟通能力会越来越卓越,下一次沟通一定比上一次更加高水平。

2、在开始任何一次关键对话之前,一定要反复确认自己的沟通目标,必要时可以将其记录在本上。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这个原则放在“从心开始”中。它提醒我们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搞清楚“自己希望通过沟通得到什么”以后,才有可能拒绝“傻瓜式选择”。

反复确认沟通目标,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帮助我们识别不良的沟通动机——比如希望通过对话战胜对方、或者羞辱对方等。这种不良的沟通动机,只会加速关键对话以失败告终,没有任何好处。

在心态上,我们必须祛除掉这些不良的沟通动机,快速转变到真诚地想要获取对方观点的状态。确认目标,是一个“自查自纠”的过程,是一切沟通的起点。

3、关键对话不只是“听”和“说”,更重要的是“时刻观察”。

如果把沟通类比成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那么“说”就是油门,“听”就是刹车。操作不当的“听”和“说”,都将带来沟通灾难。所以在高速上行驶,“时刻观察”不能少。时刻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危险,及时地控制方向和车速。

在关键对话中,“时刻观察”关注的是沟通氛围,不只是沟通内容。我们需要时刻观察自己的压力状态,观察对方是否进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的状态,观察自己和对方的沟通目标是否一致,观察有哪些因素正在造成安全隐患。

只有观察到位了,进一步采取行动才有可能。“时刻观察”是关键对话中的监控设备、报警装置。

4、没有彼此尊重,便不存在成功的关键对话。

在沟通过程中,另一个基础原则就是“相互尊重”。一旦丧失了尊重感,人们就会变得情绪化,要么选择沉默逃避,要么选择愤怒异常。

为了保持彼此尊重,一个基本的技巧就是把自己和对方当成一类人。千万不要在言行举止之间透露出“我们不一样”的消极信号。

只要愿意,和任何人开始沟通时,我们总能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努力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无尊重、不沟通。

如果在沟通过程中,不小心发生了“不尊重对方”的言语或行为,应该及时道歉,把沟通重新拉回到安全范围以内。

5、在关键对话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建并维护双方的共同目标(沟通动机)。

在低水平的沟通中,总有人一意孤行,大脑中只有自己的个人目标,对他人的目标视而不见。这样的关键对话,必然得不到好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在关键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地识别(倾听或询问)对方目标(沟通动机),再与自己的目标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当双方的沟通目标(动机)不一致时,要有意识地创建出彼此的共同目标。具体的做法是,充分理解对方沟通动机背后的目的,折中给出尽量满足双方共同期望的目标方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和孩子进行关键对话时,孩子的沟通目标是“不想呆在家里度假”,爸妈的沟通目标是“要呆在家里忙工作”。如果双方不能建立起共同目标,必须导致一场“亲子事故”。

那么该如何创建出共同目标呢?当爸妈识别了孩子沟通动机背后的原因是“家里没有好玩的、没有小伙伴陪伴”时,爸妈就可以及时地创建出共同目标:比如“我们约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好吗?”,再比如“你今天家自己玩,明天爸妈带你去儿童游乐场,好吗?”。

只有确定了双方的共同目标,并且始终坚持为了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时,关键对话才会重回安全的轨道上,否则就会失控。

6、关键对话中最大的安全杀手,莫过于“主观臆断”。

作者给出了一个“行为方式模型”——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感受、展开行为。我们的所见所闻,会让我们形成主观观点和想法,进而让我们形成特定的内心感受,最终体现在行为上。

在关键对话中,“主观臆断”极其可怕,很容易导致我们产生情绪危机。一旦出现这种激烈的情绪,人们就会陷入沉默或暴力对抗。在情绪失控时,我们常常主观地认为:“这可不是我的错!”“这都是你造成的!”“这事我也没办法!”。

如何才能做到有意识地避免“主观臆断”呢?作者建议在即将形成“主观臆断”时,对下面四个问题进行自问自答,帮助自已尽快回归到理性。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要想实现彼此的共同目标,现在我该怎么做?

在关键对话,务必及时遏制这种不良的主观臆断,它会杀死关键对话。

7、准确地区分事实和观点,营造可共享的观点库。

观点常常带有主观色彩,因此对同一个观点,有人认同,也会有人反对。因此在关键对话中,要有能力识别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

沟通高手会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氛围,让对话双方开诚布公,不断地向观点库中添加新的观点。

营造开放的观点库,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提高沟通的决策质量。反之,当观点库贫乏时,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也有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

如何才能有效地安全地营造观点库呢?接下来的两个原则(陈述原则和倾听原则)会帮助到你。在这里,你只需要做到有意识重视观点库即可:观点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沟通决策的质量。

8、当你准备开始陈述观点时,必须做到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

陈述个人观点(想法)是一件“危险”的事儿。在关键对话中,哪怕我们的观点十分在理,也不能独断专行、咄咄逼人。

有人会想,既然表达观点比较危险,干脆不表达了,是不是就安全了呢?事实上,那些对话高手不仅不退缩,反而能够完全表达,并保证沟通环境的持续安全。

当需要表达个人观点时,沉默不说或者独断专行,都是错误的选择。我们应该向对话高手学习,做一个积极的合格的沟通者。那么该如何正确地做呢?

作者推荐使用“综合陈述法”: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先陈述事实经过,再提出个人想法(想法),然后请求对方进行评价。进一步表明这只是自己的初步想法,鼓励对方做出观点分享、彼此交流。

正确地陈述观点,积极地营造可共享的观点库。

9、当你希望通过沟通说服对方时,正确地倾听比不停地表达更有效果。

当我们不停地表达、试图说服对方时,往往适得其反。更加有效的做法是,停下来,用心倾听对方的声音。

关于倾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要意识到“倾听并不容易”。

在心态层面,我们要做到发自内心地倾听,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耐心和尊重。时刻反省自己:我的倾听足够真诚吗?

在技巧层面,我们有四种方式做到高效倾听: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

询问观点,主动表明你渴望听到对方的真实想法。

确认感受,及时表明你对对方观点的理解,给予对方以充分的安全感。

重新描述,适当地重述对方观点,进一步与对方确认理解的一致性。

主动引导,积极地引导对方说出内心感受、个人观点和事实依据。

在心态上做到真诚,灵活应用这个四个倾听技巧,能够高效地抓取对方的核心信息。这是你进一步说服对方、或者达到目标一致的基础。

当对方的观点有缺陷时,我们不要直接否定,而应该适当地进行补充,或者采用客观对比法帮助对方看清观点之间的差异。

做一个合格倾听者,鼓励对方不断地向观点库中添加新的观点。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令人讨厌的观点杀手。

10、高效能沟通一定要有具体可衡量的行动计划,这是高效能的唯一目标。

任何一次关键对话,都必须以实现双方共同目标为目的。无论对话在何种情况下、何时结束,都应该产出阶段性的行动计划。没有产生行动计划的沟通,谈不上高效能。

作为关键对话中的一份子,我们需要有识别“决策行动”的能力,把对话中有关“行动”的细节具体化,并与对方达到一致。

没有行动计划、或者行动计划不一致,都将导致关键对话沦为低效能——错误期望、不作为。

作为积极的沟通者,有意识地促进产出“决策”细节,你需要时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Who,这件事儿准备由谁主导执行?

Result,期望达成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When,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Feedback,如何持续反馈行动的过程?如何验收行动的结果?

Part2:三类可供借鉴的关键对话句式

作者在《关键对话》一书中罗列大量的真实案例,我将从中萃取出三类可供借鉴的沟通句式:

营造安全氛围的参考句式

陈述个人观点的参考句式

倾听对方动机的参考句式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拆解他人的沟通技巧,更有助于我们提升个人沟通水平。在意识中有了这些参考句式,我们的成长将会更加刻意、更加高效。

1、营造安全氛围的参考句式

我不想和你……(争吵、斗嘴),也不想让你……(内疚、难过)。我想和你一起把……(事实经过)说清楚,进一步达成共同目标。

我不希望……,而是希望……。

对不起,我刚刚的……不对。这是我的问题,接下来的沟通中我会注意这个问题。

我试着理解一下你的想法,是……吗?而我的真实观点是……。显然有很多可统一的部分,你看这样行不行……。

2、陈述个人观点的参考句式

因为……(事实经过的细节描述),所以我的想法是……。你认同我的这个观点吗?我希望你能够……帮助我完善这个观点……。我很想听一听你的真实想法……。

你看这样……行不行?是否合适?

3、倾听对方动机的参考句式

我想进一步认真地听一听你的真实想法……,是不是我有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对?

你的想法……,我非常理解……。我试着做一小部分补充……。你看这样合适吗?

你的想法……,我非常理解……。我简单对比一下我俩的想法,相同点是……,不同点是……,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

我试着重新表达一下你的想法……,是这样吗?

我试着重述一下刚刚那个我没有听懂的地方……,麻烦重述(补充)一下。

在关键对话(沟通)中,我们应用最多的三类表达,分别是陈述个人想法、倾听对方动机、营造安全氛围。以上句式仅供参考,在不同的对话场景中,采用的句式结构略有差异,但整体思路是差不多的。欢迎补充!

有意识地提取一些可供参考的表达句式,并在每一次关键对话之后进行复盘总结,这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把关键对话变得更加高效能——对话有过程、沟通有结果。

Part3:一套高效能的执行思维框架(5W+2H+2R)

5W 指的是:Who(谁去做、联系谁),When(何时开始、何时完成),Where(在什么场景下完成),Why(任务执行的背景和价值),What(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H 指的是:How(建议的执行方法是怎样的),How Much(是否会涉及成本、预算细节是怎样的)。

2R 指的是:Result(期望达成的具体目标是怎样的),Resource(可提供哪些资源支持)。

在高效能的关键对话中,刻意地有意识地促进产出阶段性行动计划,是对话双方的最重要的沟通目标。做到心里有数,及时识别沟通中的“5W+2H+2R”,并与对方达成信息的一致性。

下面这个“高效执行的9宫格”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能沟通。

《关键对话》一书,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你能喜欢,希望它能成为你的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你践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关键对话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有力武器。


码字不易,感谢关注+点赞+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