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都市里是这般景象
当中国历史进入到明朝,中原汉人没有了之前元代的被歧视,不会像后来者清代那样被提防,这是一个汉人的时代。社会上的“士农工商”,排位顺序不变,但商人的金钱已经可以改变命运。
明朝人的生活状态,从都市街巷贸易,商业酒肆,人们的着装变化,以及节日全民活动等,可以看得出来。
都市人多繁华 酒肆茶庄云集
要说繁华,当属留都南京。在永乐皇帝之前,这里是大明的首都。迁都北京后,这里仍然十分繁华。据说南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里落户的人家就已超过百万。而同时期欧洲的大城市,如巴黎、君士坦丁堡等,人口不超十万。
南京城墙南京作为留都,建有三重城墙,最外围总长达60公里。这一点超过了帝都北京,最外围的城墙,还是嘉靖皇帝时建的,形式比较奇怪。
明朝人都喜欢往城市里挤,宁愿进城当流民,也要做个买卖,以求发家致富。即使是农民,也注重经济效益,种水果的更多。这一现象,引发当时权贵们的担忧。毕竟粮食是农业生产的支柱。
不过,当时都市的街面,真是异常繁华。比方南京的南市与北市街之间,整条街就是一个“闹市区”。鳞次栉比的商铺,挂满各种条幅,是长长的白布幌子,上面是文人墨宝。写着“张记川广杂货”、“海味发货”等等。
秦淮河南京的茶社、茶摊、茶食店非常受欢迎,需求大,店铺多。流动茶摊,就设在路边,隔几步就有一家。普通行人,通常会光顾茶摊。一个简易棚子,几把小凳,饮上一碗粗茶,倒也解渴解乏。
士绅阶层也有对应的茶社可去。茶社大多地处最佳位置,雕梁画栋的二层小楼,内设雅间。品茶同时,享用精美点心。
如果要应酬,亲戚朋友聚会,商人洽谈生意,酒楼是首选。人气值最高的,就是秦淮河一带。即使今天,这里也是游览南京的必到之处。
明朝酿酒业发达,品牌众多。南京酒楼里,多是名酒佳酿,口味不同,风格迥异。麻姑双料酒,比较受欢迎。普通百姓喜欢选择土法烧制老酒,口味浑厚辛辣,价格有明显优势。
当然,明末这里有过秦淮名妓轶事。文人逛青楼歌馆,也是一种风气了。这里发生过很多,文人与歌妓的故事。明末清初的“冒辟疆与董小宛”,“钱谦益与柳如是”等,都发生于这一时期。
丝绸色彩丰富 文人着装“解放”
明朝丝织业高度发展,极其繁荣,异常华丽。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的南京,到处都是“遍身罗绮”者。尤其是明末,在短暂的几十年间,人们打破了固有的限定,连歌妓也穿上了艳丽的丝绸。
舞狮子如果你发现南京街头“穿红戴绿”的人,不要以为一定是女人,很可能是男性。那时的男性,喜欢“奇装异服”,着装大胆夸张。从服饰的款式颜色,到头上方巾的戴法,再到脚上鞋子的造型,真是新奇之至了。
男人们,包括文绉绉的读书人,敢于“女色男用”,红紫艳色穿在身,外衣当成内衣穿。古人服饰讲究极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都不可以“任性”穿着。明末时期,风气相对自由开放。
文人士子头上方巾,也有了多种样式。有复古的汉巾、晋巾、唐巾等。系法更是多样,可能是红丝绳,挂一玉坠子,看起来很“潮”。
脚上鞋子,不再只是黑白素色,代之以红、绿、紫、黄,款式有“云履,罗汉…”。同时脚后跟挂上流苏,走路时就有了飘逸之感。
元宵节奇灯荟萃 赏花灯女子上街
花灯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百姓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从正月初十到十六,家家点灯,户户齐明,照得城市如同白昼。
南京城里,演绎了繁华的景象。各种不同形状与大小的花灯,堆满“鳌山灯”上。它占据大街中央,上面的花灯,是荷花、龙凤、鱼虾、狮子、大象等很多种形状。
另外舞狮子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鼓点声里,狮子的舞动活灵活现。同时,赛龙舟、踩高跷等,依然夺人眼球。另有戏台上的戏曲,吸引了众多观众。
与此同时,帝都的人们也在享受着不一样的热闹。夜幕降临后,人们走到街上看烟花。那时的烟花技艺,已经比较成熟。简单的花炮,可以是钻天猴,地老鼠等。最妙的则是,“烟花里的故事”。
明朝大都市里是这般景象“张生戏莺莺”,“苏武牧羊”等,无论人形、花样、兽状,都十分生动逼真,令人叹绝。当然消耗的火药,也是相当大的。
元宵节不仅是百姓们的狂欢,也是达官贵人喜爱的节日。大户人家的女眷,平时是不可能出门的,但元宵节可以。这些富贵人家的女子,不会出现在人群里。她们高价租用临街高楼,在窗口眺望外面热闹的街市。同时,这些女子,华丽服饰与靓丽容颜,也成了人们争看的景致了。
烟花明朝的两京,民风有所不同。南京吴风软语,像当地的气候一样,显得较为温和。北京则是多了层剽悍,即使权贵在侧,他也可能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