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我以为做一个从不管事的人可以护我周全,可谁知这世道险恶我
在《红楼梦》里提起迎春的时候,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懦弱”、“胆小怕事”。
明明是个千金小姐,可连那些刁蛮的下人也能对她蹬鼻子上脸。每当看到这样的事情时,谁都在旁边替她气愤着急,可只有她这个当事人当个没事人一样。
论出身,她和探春一样都是庶出,只是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探春争强好胜会主动追求他人对她的赞美认可,可迎春就不一样了,她只愿意实行她的“鸵鸟政策”,什么都不听不看,最怕招惹到事情。
探春的父亲贾政比迎春的父亲贾赦好很多。迎春没有母亲,探春有了那个母亲赵姨娘也跟没有差不多。
只是贾政是贾母的一个成器儿子,他是做不出名义上是嫁女儿实际上是卖女儿不管她死活去还债的事情的。
探春不仅治家有谋略而且很有才情,跟众姊妹在一起她们吟诗作对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可迎春是缺少作诗才情的。
所以无论是姐们妹开“海棠诗社”还是“桃花诗社”,她在其中也是很落寞的。而且她的封闭也导致她和别人缺少共同语言,她的精神世界是比较苍白的。
可能小妹妹惜春在诗词这方面也不如那些姐姐们,可她还有个画画的乐趣可以消磨时光,怡情养性。
不过四位小姐身边丫鬟的名字就代表了她们的兴趣爱好,迎春身边的是“司棋”,大概是说迎春擅长下棋。
但总的来说,迎春的生活是缺少生机与活力的。难怪兴儿向尤二姐描述她是: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一声。
最关键的还是探春对于生活是主动的,所以连熙凤这样一个能人都要让她三分。
而迎春对于生活是被动的。其实很多时候不愿意招惹事情是一种自保的方式,只是迎春的过于不管事已经让她没有原则底线了。
而那些刁蛮的下人们也是“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明面上尊你是主子,实际上在心里根本不拿你当回事儿。
所以才有“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邢夫人也拿她和探春对比了:“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
迎春的乳母把她的累金凤偷了去赌博,她宁可不要也不想声张惹事。
那些姐妹们来替她讨还公道,她却一个人默默拿了本《太上感应篇》去看,不愿意拿出半分主见,随便他人处置。
她这只求自保的行为不仅是助长下人的气焰,也使得她不会为犯事的司棋求情这件事情看起来情有可原。
她看《太上感应篇》的行为让人想到了茅盾《子夜》中的吴老太爷。
《太上感应篇》就是封建文化的代表,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阐释人的生死是由人的善恶决定的,牢牢抓住了国民想要求得福报躲避灾祸的心理。
而吴老太爷在他当成堡垒的书斋里,二十年如一日的和《太上感应篇》坐卧不离。所以他封建顽固,无法接受新潮流新思想。
甚至因为在上海受刺激过大,患脑溢血猝死了。
大概对于迎春来说,《太上感应篇》也是她的信仰,自以为只要一味躲避灾祸便可以求得福报。
殊不知,你这只是给自己的懦弱和胆小怕事一再找理由,只是为了给自己进行自我蒙蔽和逃避现实寻求心理安慰。
迎春在“累金凤”事件中,司棋即便还生着病也是和丫鬟绣桔一起想帮迎春讨回公道。
不过在抄检大观园司棋和潘又安的事情“东窗事发”之后,司棋原本想求迎春保一保她,但很明显是求错人了。
如果跟的是探春,探春明白丫鬟受辱就是主子受辱的道理,所以心性高强的探春非但不让搜丫鬟,还扇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
如果跟的是惜春,惜春也求自保,但相比较而言,惜春看上去就是冷面冷心,而迎春看上去是菩萨心肠之人,所以司棋才觉得求迎春有很大希望。
而且迎春平日里也纵着她们的。
只是迎春除了说了一通冠冕堂皇的安慰人的话以外,就是恨不得司棋快点走不要让自己也惹上是非了。
其实迎春也和惜春一样是缺少父母关爱和教导的,不过惜春一直在荣国府里,便铁了心要和宁国府断绝关系。
她们寻求自保的方式虽然都是不愿意惹事。但迎春是十分恐惧害怕,而惜春表现出来的是“你们谁都不要来招惹我,我谁也不待见”的态度。
还是有一柔一刚的区分的。
迎春这个名字应当有迎接春天,或者就是迎春花开欣欣向荣的意思。按理说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开始,新的美好之意。
可是再看结局,却又是多大的讽刺与悲哀。
如果说她在贾府里懦弱不管事情只求自保的话,至少还有个小姐身份较为尊贵一点。
可自从她说是“嫁”,还不如说是被贾赦“卖”给孙家以后,她的日子也差不多要到头了。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孙绍祖不仅对迎春百般糟践,还将家里的媳妇丫鬟全部糟蹋了个遍。迎春这样的性格更是令她大气也不敢出一声,只能默默忍受,最终被折磨致死。
而她的丧事正好赶上家里在料理贾母的后事,所以竟然由孙家草草了事。
迎春迎春这一生是寂寞的,她只求自保,所以她也没个可以交心的人。她对她周围的一切也是怀着恐惧心理的,她这一生都活得很被动。
她从来不去努力争取什么,哪怕本就是属于她的东西。
她以为做一个从不管事的人可以护自己周全,可谁知这世道险恶终究难逃沆瀣。
她的“鸵鸟政策”,很多时候也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越蒙蔽说服自己,越是活得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