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过自己

2017-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光宇同学

“查缺补漏”是我们人生发展过程中会条件反射般映入脑海中的四个字。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其他同学在各个学科中竞争,需要及时找出自己表现不良的科目,然后通过增加学习强度和寻求课外补课机构帮助提高自己不良科目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和别人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并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弥补这些差距。我们对于自己的缺点和劣势极其关注,我们的教育也热衷于修补受教育者的各种不足,我们都在拼命努力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走向人生巅峰。“有缺点就要改正,有差距就要弥补。”我不否认这句话的重要性,但是,好像少了什么东西。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查缺补漏这个过程,我采访过很多在机构补课的学生,鲜有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放松,他们投射出的是各式的焦虑和迷茫,甚至是某种你死我活式的竞争状态,在他们面前,我会感受到强烈的疲惫感。我自己也是个鲜活的例子,为了保持竞争力,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跟上他人的节奏,参加很多培训和考试,但是,最终我发现,这些努力只是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容器,更大却依然平庸的容器。这时候,更强大的焦虑向我袭来,我感觉不到快乐,感觉不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我慢慢意识到,光靠修修补补并不能让我更快乐,这顶多是一个从负数到零的过程,要想获得正数,除了修补自己,我还需要做另一件事:为我的容器重新塑形,让她不再平庸。问题是,怎么办?


 泥土里植物的种子需要阳光的滋润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植物会慢慢死掉;同样,人的潜能也需要被看到、被欣赏,她才会健康成长。我们越是只关注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的视野就越来越局限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中,哪怕遇到机会,我们也只能看到其中的缺陷和危险;而我们真正的潜能,却不断被我们自己屏蔽和忽视,以至于到最后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了。我们对下一代的投入程度相比之前大幅提高,但我们的孩子幸福感却越来越低。现在大多数的教育,似乎还停留在家长和老师不断给孩子指出问题的这种模式上,很少有人能愿意同时去发掘和欣赏孩子的潜能。当家长和老师愿意去发掘并欣赏孩子潜能的话,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

曾就职于哈佛大学的罗伯特.罗森塔尔教授(之后他任教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于1960年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著名实验,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相关内容以后文章会详细介绍)。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学生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的老师被告知这些学生和普通学生无异,而另一组学生的老师被告知这些学生具有极大的潜力。事实上,这两组学生的学业水平相当,在之前的智力测试中表现也相当。唯一不同的是,“普通组”学生的老师只会用平常的方式继续对待学生(具体模式大概和现今国内大多数学校模式相当,即查缺补漏模式);而“潜力组”学生的老师被实验者“欺骗”,他们相信自己手下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更有潜力,于是,在教学方式上,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查缺补漏的同时,想方设法去发掘学生的潜力,欣赏他们具备优势的地方,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一年过后,实验者发现,“潜力组”学生不仅在学业平均水平上大大领先“普通组”,更为神奇的是,通过测量,“潜力组”学生的智商相对一年前有显著的提升,在当时,智商被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的。“潜力组”在竞争中大获全胜,可惜的是付出了”普通组“的学生为了这次实验牺牲的代价。同样的学生,仅仅因为老师对待他们角度的不同,竟能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组“教育下模式的产物。我不否认查缺补漏的重要性,但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从负数到零。


当潜能被欣赏,我们的自信心会增强,自我价值感会提高,心理免疫力会增强,我们对待任务时会有更出色的发挥,同时,潜能的健康成长往往会顺带弥补之前的存在的缺陷,或者让之前存在的问题变得无足轻重。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快乐的,不再只是平庸的容器,没完没了地接收自己不怎么需要的东西,而是通过真正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特点量体裁衣,让自己成为了精致的艺术品。我们的潜能用Appreciate这个词搭配会很有意义,Appreciate这个词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思是欣赏,意味着我们不再认为我们的潜能是理所当然,我们会重视她,珍惜她;第二重意思是增值,意味着我们的潜如果能被欣赏到,她就会增值,反之她会贬值。潜能一直都陪伴着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双能发现她们的眼睛。


我们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在比赛中渴求抢跑的机会。时代变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赛道早已不止以前的那几条了,每条不同的赛道都通向充满惊喜和收获的终点,也许在一些比赛中,我们已然抢跑却毫无自知,我们无视自己的潜能,任凭她们随着时间被消磨,又硬生生地把自己拽回了起跑线。今后真心希望这样的蠢事我们能少做,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