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散文✨满天星

我心目中所喜爱的那一些音乐

2021-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晓地说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像

          二十世纪的新音乐(八)

    走出社会,走出祖国,我个人将无创作可言,我要以音乐从各方面建设我们的家园,这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所说。我们所知道或是所熟悉他的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年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也叫(列宁格勒)和1943年创作的《第八交响曲》。这两部被人们称之为“战争交响曲”,前者是直接描写战争,描写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斗争,后者是反映战争的悲怆和痛苦,以及对战争和恐怖的沉思。

    出生于1906年的肖斯塔科维奇,9岁时便随母亲学习钢琴,13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岁毕业那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在国际乐坛上一鸣惊人,享有盛誉。这首交响曲具有积极,生动,掘强的特点,从基本主题形象的对立和所形成的对比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在他所创作的15首交响曲中,每一首都是人们翘首以待的并给予良好的反映。上个世纪20末~30年代初,他还为戏剧和电影写下了大量的管弦乐作品。这些作品促使他所表现自己民族音乐的能力不断地增强,也足以代表他这个时期更加注重用音色来刻画事物的特征,用社会实践来创作音乐个性的发展,并把音乐节奏型的因素突出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1941年6月,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对居住在列宁格勒的肖斯塔科维奇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也是一种创作冲动。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在列宁格勒被困期间,他怀着迫切的使命感,创作了《第七交响曲》也就是(列宁格勒)的前三个乐章,同年12月仅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整部作品。关于这部作品,他曾这样写到;在这些日子里,我写作这部交响曲时,许多人也在紧张地工作。这部作品主要体现我们在这些日子里,那些英勇的,为战胜敌人而作战的英雄并庆祝他们的胜利。我创作时想着我们人民的伟大,想着他们的英雄气概,想着人类美好的理想,想着人的优秀品质,想着我们的美丽山河,想着人道主义,想着美。为了这一切,我们进行着严酷的斗争。他还动情地说,这部交响曲是关于我们的斗争,关于我们未来胜利的诗篇。

    我们也都知道,1942年3月5日《第七交响曲》在苏联的古比雪夫首演,9日在莫斯科演出,7月9日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乐队作了一场规模宏伟的露天现场演出。在一份演出的节目单上,他曾引用了这样一句谚语;“在枪炮讲话的时候,缪斯保持沉默”,但紧接着就是一句修订,“在这里,缪斯用枪炮一起讲话了”。但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演出还是在列宁格勒。当时要在那里演出绝非是一件易事,整座城市满目疮痍,可供演奏的乐器十分缺乏,就连演奏人员也只剩下二十几人。但苏军的前线指挥部克服了重重困难,用飞机空运总谱,从前线抽调演奏人员,用密集的防空炮火作掩护,使城市和乐队免遭德军炮火的侵扰。8月9日终于在作品所题献的城市里演出,并作了无线电实况转播,鼓舞了正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们。他说,我把这部交响曲献给我们跟法西斯作战斗的人们,献给我们未来的胜利,献给我的故乡。

    《第七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战争,第二乐章祖国,第三乐章祖国的辽阔大地,第四乐章胜利。

    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第一主题是由弦乐器和大管呈现,热情奔放,歌颂了战前人民勤劳而安宁的生活。第二主题是抒情而富有诗意,是夏日里自然景色的描摹,这个主题有两支田园般的旋律,音乐织体明净清晰,曲调安逸飘渺,由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奏出。在呈示部中,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也没有紧张激越的情绪,通篇是和平生活的写照。音乐就像是夜曲一般,在夜色中逐渐消融,仿佛是沉浸在梦想之中。展现部是用一个很长的侵略插段来代替,以鼓极轻微的敲击作为开始,使人联想起普鲁士军队进行曲的旋律。这支旋律在各种乐器上丝毫不变地反复了十一次,每一次的配器都有所变化,只是鼓点始终保持着并不断加剧着空气中的紧张度。作曲家说,在这里我引进了某种内心深处的音乐,就像是天下的母亲为失去孩子所流下的眼泪。

    第二乐章是对往昔美好事物的回忆,同时也带有一些忧郁的悲歌般的情调。就像作曲家所说,这里的音乐有一种中间的性质,我被这样的想法所感动,战争并不一定意味着文化价值的毁灭。主题乐章一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作为伴奏的仅仅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轻描淡写的一些重音和弦。主题音乐十分轻盈,音乐织体明净而富有生气。随着双簧管在弦乐器伴奏下,奏出了一支抒情宽广的旋律,好比是一首浪漫曲。

    第三乐章是没有沉思和哀怨的情调,显得非常的美丽和高尚。音乐仿佛沉醉于对美好的生活,对祖国的辽阔大地和无尽的原始森林的赞颂。作曲家就是以这种美好的理想世界来与法西斯的非人道的粗野兽性作对照。当小提琴奏出了一个带有俄罗斯风格的歌词性主题时,长笛独奏的一个连绵不断的主题,以淳朴的曲调把我们带进了宁静和美好的回忆中。这段音乐热情奔放,情绪激动,到最后似乎把乐章开始处圣咏般的和弦和小提琴的歌唱性主题都吸引过来了。

    第四乐章是霞光初照下的胜利,当加弱音器的弦乐器的音响显得十分朦胧,定音鼓微弱的滚奏,象征着大地经历了黑暗之后的复苏。低音弦乐器上的一些动机,仿佛是在讨论着,酝酿着主题的素材。当双簧管和定音鼓奏出以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的音型,把音乐转入,弦乐器奏起了刚毅的C小调主题。随着木管乐器上尖利的呼啸,铜管乐器上富有特征的顿音,弦乐器上一阵阵巨浪般的连音,小号,长号和定音鼓的音型,象征着战马奔驰的节奏,以及定音鼓激动人心的猛烈敲击,构筑起一个胜利的战争场面。接着以中板缓慢开始,这是阵亡将士的哀悼场面,三拍子节奏中的前二拍,模仿出葬礼行列缓慢而沉重的步履。这时音乐的速度更趋缓慢,织体也更加的浓密,使得音乐紧张度不断地增强,并达到了高潮。这时独奏的长号以最强音奏出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一个主要动机,这就是作曲家所说的“光明对黑暗,仁慈对野蛮,理性对反动的胜利”的庄严宣告。

    其实,肖斯塔科维奇的《C小调第八交响曲》是一首不错的战争题材的曲子。我以为他是一位民族主义的音乐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