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林徽因与陆小曼
写过林、陆两人的文章很多。
民国两大比肩的才女,两人和当时的几位知名有为男士的爱恨纠葛,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让她们始终鲜活着。读她们之前,作为一个对她们知之不多的人,这就是大部分印象了。幸好读了两人的文集,才褪去了深深的误解,对努力追求信仰,坚持挣脱世俗枷锁的独立女性有了更深的仰慕。
林徽因、陆小曼都出生在当时的名门贵族,享受着得天独厚的物质和教育资源,就像如今说的,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在罗马,她们的起点是普通人一生追求都无法企及的终点。
林身上的标签有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说到林徽因的作品,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你是人间四月天》了,但别忘了,首先她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她参与设计的建筑作品很多,是中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一个女性的容貌气质,文学才情,往往让人忽略了她身上最为坚韧的那部分,正是这种坚韧成就了林先生。
林十六岁跟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学,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的启发,立志学习建筑学。后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一起赴美攻读建筑学,而后两人成婚。学成后归国创立中国自己的建筑学系,在战乱年间,夫妻两人走遍大江南北,考察发掘历史古迹近三千处。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匪寇横行的年代,没人认识没人理会,冒着炮火,受着病痛,绝没有半点的浪漫诗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是阻碍不了他们对古建筑的深情与挚爱。林梁二人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奉献,成为建筑后辈的楷模和引领者,让他们始终对梦想执有一份美好。
除了林的建筑成就,她的文学造诣不可不说,诗歌柔美细腻,小说娓娓道来,回味无穷,散文耐人寻味,这些文学作品大多是她在坊间探寻建筑古迹时创作的。那段时间,林徽因的肺病严重,数月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梁思成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孩子们只能穿着草鞋,靠典当衣服手表度日,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都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但一个能名留史册的女子,精神世界永远高于物质需求。
林的才气自不用说,但一个才女的感情故事是更引人关注。林十六岁在伦敦结识了对自己一见倾心的徐志摩,当时徐是有家室的,虽然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徐志摩应该是她的第一段恋情,理智让她在这段感情中及时抽身,常理来说,一个十六岁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对徐志摩的浪漫主义情怀是无力抵抗的,但这就是林徽因,她选择了与自己志同道合,同对建筑有无比深情的梁思成。有共同理想和三观的伴侣才能走得更长远,他们相伴直至生离死别,留下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
可能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林死后,梁思成不顾外界压力娶了林的学生、自己学生的妻子林洙,也许是林徽因一直高高在上,如众星捧月,作为她丈夫的梁思成光芒被减弱,一直以来要对林保持仰望,任何一个男人都渴望一个崇拜自己的女人,梁也不例外,而林洙正符合了他的愿望。
作为女人,林徽因的一生应该是圆满的。辉煌耀目的事业,轰动当代的名气,共同进退的伴侣,仰慕她并为她终身未娶的男人,这不是很多女人追寻一世的都不可得的东西吗?
再说说陆小曼,很多人拿她和林徽因比较。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注定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但谁又有权去判定她们谁的人生好或是坏?
陆小曼十七岁就被聘为外交部翻译,拜刘海粟为师学习国画,是近代画家,作家。可给人更多印象的是,作为与唐瑛被并称为“南唐北陆”的交际名媛。
与林相比,陆小曼是一个有才华的,被富养坏了的千金小姐。喜欢逛街买衣服,喜欢打牌聚会,喜欢交际玩乐,甚至后来染上了鸦片。
很多人都说陆小曼是作女,没错,她确实是作。十九岁嫁给了京城名少,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王赓,认识了徐志摩后,偏偏要说“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确实,她说的不无道理,一个追求浪漫,受过西方教育的千金小姐,怎么甘心在包办婚姻中蹉跎一生。她打掉和王赓的孩子,不顾一切离婚嫁给了徐志摩,后来落下了不能生育的病根。他们的婚礼请了徐志摩的老师,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作为证婚人,这是有史以来最砸场子的证婚人了吧,劈头盖脸的骂他们不成体统,在徐志摩低声哀求下,最后说一句,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最后一次结婚。
一个打掉与原配孩子毅然离婚的女人,一个让原配打掉孩子毅然离婚的男人,也许是罪孽太深重了,让他们的人生都凄惨收尾。
婚后,陆小曼依然过着奢靡生活,为了供养陆,徐志摩兼着三个学校的职务。爱情一旦落到柴米油盐,就有了争吵不休,在徐志摩搭班机去看林徽因演讲失事之前,她们还大吵了一架,陆小曼用烟袋扔向徐,没打中他,把他的眼睛打碎了,徐摔门而去。这一别就再没回来。
陆小曼悔恨不已,往事成追忆,她接下来的一生都在追悔,还背负着众人的唾弃和谩骂,连徐志摩的葬礼都不能参加,死后也没能与徐志摩葬在一起。
陆小曼在徐生前是个极尽散漫的人,徐死后,她在《哭摩》中写到:我现在很决心的答应你从此再不张着眼睛做梦躺在床上乱讲,病魔也得最后与它决斗一下,不是它生便是我倒,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自那以后,“遗文编就答君心”成了陆小曼活下去的动力,潜心收集徐志摩的作品,费劲心血撰写,誊稿,四处奔走,不负苦心完成了她最后能为至爱的人做的一件事。
陆小曼的余生是漫长的救赎和补偿,过的凄苦,53岁的时候在上海市长陈毅的安排下,进入上海文史馆做馆员,生活才有了保障。
如果没有战乱,也许陆小曼晚年也能富足些。
陆小曼一生追求自己的内心,活得畅快淋漓,每个人都有权去寻求自由痛快的生活,但同时要舍弃掉很多,名利,地位,亲情……如果能为这些失去买单的话,陆小曼的一生也算是圆满的,至少她拥有了爱情。
每个女人都渴望成为林徽因,但往往活成了低配版的陆小曼,有人说陆小曼是徐志摩的退而求其次,那又怎样呢?婚后,徐对陆的宠溺也不是假的,哪怕在飞机失事前,陆小曼对他又打又骂,他上飞机还是随身带着她的画。
德国女作家贝婷布伦塔诺说过,爱情往前发展,理智却不能跟随,这样的爱不能稳定。
人生有太多的变数,每做一个选择请带上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