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自律,其他一文不值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躺平,有一阵子了。

刚“躺下”时,有点儿小自得、小惬意:哎呀,终于不那么拧巴了,给自己点儿自由了,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然而慢慢的就变味了:书,书不读了,字,字不再码了,团队,团队也跟不上了……

一下子,世界仿佛就剩下了自己,没着没落的。

心底有一个声音响起:这种状态肯定不对。

听李蕾讲经典中《小狗钱钱》这本书,有两句话打动了我:

没有倒进杯子里的咖啡一文不值。
如果没有自律,你的才华一文不值。

是的,缺少自律,一切都是空话。

我的持续躺平乃至“侧卧”带来的惶恐,就是因为少了自律这个边界的限定。

人应该学着改变自己的抱怨、沮丧、认为自己倒霉等各种糟糕的情绪。
强力给自己制订一系列的计划,严格实施。

说到不如做到。

有了严格的自律和超强的执行力,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抱怨和嫌弃。

曾经,我也是打鸡血一样的把一日行程安排的满满的,每天过得蛮充实,虽说也会疲惫。

然而好景不长,也许因为规划和安排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惰性,就把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一点点丢弃,剩下如今的躺平乃至是“侧卧”。关键是躺平之后还做到“躺得心安理得”。

看看周围小伙伴们,比如小苗,比如德静,比如笑娟,比如波涛梁老师等,还是满满的正能量,还是积极向上,把日子过得热辣滚烫。心下又滋生出对自己的各种嫌弃。

不行,还得把自律再重新捡起来。

再结合前天读樊登老师解读的那本《人性实验》里关于“行动者-观察者偏见”这个新名词,也给了我一定的启迪。

当我们自己做错事的时候(就像我这阵子的躺平),会有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熬夜写文章伤身体,实在太累了,学会适度的放下等);但当我们观察到别人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会非常苛刻(看见孩子们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没有及时完成任务就不依不饶)。

有点“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感觉。

其实是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归因不同的。

基本上讲,对于消极行为,行动者(做事的人)喜欢情境归因(熬夜晚睡是因为有一大堆工作要赶着完成,迟到是因为路上堵车等),观察者(旁观者)喜欢内部归因(这个人老迟到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人品不行,那个人交上来的稿件质量太差,是他能力不行等)。

这叫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怪不得人和人有那么多矛盾,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因为立场和站位不同,有时候是行动者,有时候是观察者。

我之所以越来越颓废,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和理由,更多的是站在行动者的角度给自己找台阶下,苛责别人的时候却又摇身一变,做了观察者。

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缺乏一以贯之的自律。

缺乏自律,其他再美好的愿景终归会一场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