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时代的变迁------我的母亲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钟独

在假期游学的时候,听过很多同学对于母亲的印象分享。甚至都在怀念小时候跟着母亲东家串罢西家坐。怀念小时候村里那种虽然家家一贫如洗却人与人之间有着淳朴情感的氛围。而长大之后却发生了改变。有评论家在评述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的时候如是说到:“乡村传统秩序、文化在遭受现代文明冲击下解构没有完全向好的方向重建的弊端。从乡村女人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女人们相比于男人更容易直接的表现出是否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嫌弃、厌恶、甚至敌视。”

很多次听父亲说过,母亲年轻的时候很美。若不是家里的原因,自己也从未奢望过能娶到母亲。而自小到大,母亲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父亲叨叨着:“要不是我受教育少,怎么会嫁给你这么个男人”。而这个时候父亲总是机智的反驳,我年轻的时候在十里八村的也算俊后生吧”。

母亲的能干是在村里出名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中里里外外的事都靠母亲一人操持着,经常背着两袋玉米棒子或刚挖出来的土豆匆匆忙忙的从地里回来。为的是及时的给放学回来的我和姐姐做饭。而记忆中童年的父亲就好比家中的亲戚,年初年末的时候回来呆上一段时间,平时的日子若不是要紧的事,断然不会回来。

母亲的人缘也是极好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爷爷奶奶关系处的并不好。但是该有的礼数从来都不曾缺下。农闲的时候,母亲经常和村里的女人们四个五个的到某一家去串门。女人们在一起闲话家常,但很多时候会因为嚼舌根而弄得不欢而散。甚至几个月不说话。但印象中的母亲似乎从来没有,母亲有的时候会把牢骚朝着痴迷于电视的我发发,但从来没有和别人脸红过。

后来随着慢慢地长大,家庭状况也逐渐的改善。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去县城的次数也逐渐的增多了。那个时候,去县城赶会对村里人来说还很奢侈。哪家的人要是去了县城,不论是否遇到新奇的故事,回来村里总是可以夸耀的说上好几个月。

从姐姐退学后开始,母亲越来越觉得种地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家中的生计。慢慢地村里开始移民,就是村支书带着村里的男人选上一块地皮,村中的人通过抓阄一批批的往过迁移。于是面临着建造新房的一笔巨大开销。母亲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打工。不过第一次和姨妈的打工之旅并不顺畅。去了做了几天才发现被骗啦。于是返回来的母亲说服父亲和所有的亲戚借钱,先把新房子给盖了起来。父亲的意思是先攒钱再盖房。而母亲的话似乎更有道理:“趁着现在周围村里还没大规模的建房,价钱还比较低,先把房子盖了,然后两个人出去打工,还钱也更有动力。”

母亲从来不肯欠别人人情。于是那两年只要有活自己都会去干,她把自己当做男壮劳力去山坡上栽树,和村里的几个女人顶着烈日给小柏树培土,甚至工地给几十个工人做饭------那两年因为高速公路的开始修筑,父亲也大大小小揽了几个小工程,带着村里的一帮人干。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房欠下的钱都还清啦。当父亲开始筹划着装修家里的时候,母亲却劝阻道:“就粉刷一下涂白就行,吊顶啥的也不用,我们两怎么都可以住,以后儿子结婚住哪还不一定呢?”父亲拗不过母亲,于是吊顶的事一拖就是七年。终于看见我上了高中,母亲说怕我带朋友回去被别人笑话,狠一狠心买了一套全新的组合柜。而这套柜子是母亲一直喜欢的。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的女人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家家围墙高筑。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做好了迎接串门的女人们。可是谁都不怎么愿意到别人家里。说是怕弄乱别人家里。于是很难看到一个家里围坐着十几个女人拉家常的场景。实在家中待得无聊,就出门看看,结果其他女人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邀请着去自己家里坐会。到最后却是各回各家。而母亲也变得不爱出门了。拿着手机不看电视、不刷网页,在微信上一聊就是一天。手机对她来说是用来聊微信的,连电话都变得很少打了。

自从我上了大学后,母亲开始常年的在省会打工。先是和父亲在枣厂做工人,后来因为工友的不小心导致母亲的手受伤。母亲做了手术,在太原租的房子里养了两个月。总是念叨着自己每天和父亲一样没有一点的收入。看见父亲忙前忙后的伺候她。母亲愈发的心急,于是不顾亲友的阻挠。又一次开始了打工,这一次进入了富士康。母亲到不常念叨自己很累,反而抱怨着不能每天都加班。甚至想着要给车间的线长送点礼物,看能否能为自己增加几个加班。我们都知道,母亲是在想着多做点工,能把术后修养的日子里没赚的钱赚回来。那段日子里,视频中经常听到母亲说:“要是我没受伤,就能挣七八千呢”然后就开始说自己命不好。运气不行。母亲不是一个相信命理只说的人,却在手上养居的那段日子里常常念叨着命运。

假期回家,母亲在手机上看的最多的就是微信和自己计算工资的app。每天下班后,父亲把她接回住的地方。饭做好了,就开始边吃边在微信的家人群里汇报自己的收入。“多加了一个班啊,或者少给了几块钱”然后就开始为自己的不满找合适的善意理由。想着可能是计算工资的人不小心或者自己打卡的时候,打卡器出现故障了。而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无法用剥削之类的坏的制度理由去开口告诉她。对于母亲来说,充满善意的看待黑暗或者不公,也许要比抱怨着度过更为重要。

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说一不二的。可是关于打工母亲却是一个好的辩手。我吐槽富士康的制度、待遇的不合理,动用了父亲去劝说母亲离开富士康重新换一份工作。然而似乎没有很理直气壮,母亲总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又不识字,没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富士康不想干了的话就回家种地。说到急了的话就会让我好好念书,等我毕业了,她就可以专心照顾孙子啦。

每次视频,母亲都会分享一些故事。自己曾近的好友在结婚后数十年没有与她联系,忽然有一天微信里加为好友,说好友要迁居,请她去吃饭。“还不是想要份子钱,人心不如旧啊”母亲又在念叨着教育视频对面的我。

时代面前,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随之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