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学
“一个人想象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容易浪漫。”王小波说。
这里的浪漫是包含后果的。
我就是这样对待大学生活,然后因为这样的心态,狼狈的过着日子。
其实我只要自由和时间就够了。
这两种可怜的事物,离开后太多人哭喊着想念,停下来却没人多看几眼。
围城,看不清现状。
因为看起来很规律。跟着时间走很难查觉到颓废。虽然隐约意识到自己正做错误的事,只是仍囿于行动。不愿屈服,又不愿反击的时候,负面情绪轻易的袭来。
像回到了高三,在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刷题的自习课上,我却自暴自弃的胡写着一个满怀焦虑和无力回天痛苦的文章,“好像我所有的失败都来源于破罐子破摔,说不定没多破呢,但知道了自己不会是最好的,就做好了最差的觉悟。”
中二又任性的自负。害怕自己努力了也无法成功,所以干脆一差到底,这连懦弱都算不上。
“一旦消磨时光,就要做好伤害永恒的准备。”能把梭罗劝诫的话理解成“既然杀了人被判死刑了,还不如再多捅死几个”的也只有怯懦的我。踏实的生活离自己远去,我自负懦弱对待生活的方式连空气都辜负着。
终于可以远离这种阶段了。
我对大学生活大肆倾倒着浪漫,于是轻而易举的成为了情绪的傀儡。
多愁善感以致一事无成,我巧妙的跃过了前辈们的一切成就。"No man is an island,entire of itself."我的梦想破灭了。读着这句话的我恨恨的想,为什么不能呢,孤岛内心平稳,因为没有游客吵闹。没有无法预料其行动的游客,依靠着靠谱的自己,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但无论怎么幻想,幻想还是幻想。我不仅扔不掉人性和联系,而且还需要着它,虽是因为我现在处于积极的状态才这样说,对自己真实想法这样下结论很不负责,但至少有一部分阳光着。这是和外界碰撞产生的想法,对没有自己无法掌控的外界来说,能产生这样明亮的想法多么珍贵啊。
第一次确定这种想法是在一堂语文课上,大家都背着必背科目,我却翻来覆去的看被老师一语带过的课文。《我与地坛》,“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一个人一个身影,美的无语伦比。但看到最后,却是描写母亲的那一部分让我泪流满面,联系才是感动的置高点,不愿意承认的总是事实。
但现实往往不够理想,就像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却还喜欢用火上浇油来解决问题,自暴自弃总比浪子回头容易的多。
所以即使知道一个人会更加消极,还是放任自己用懒惰去逃避这样一个释放的契机。虽然,更多的还是懒惰。相较于盘算一通要不要去,去之前和去之后怎么做,养成直接就赶过去的、豪不犹豫的习惯更靠谱些。
希望大学真的能成为一个家,回家是这么轻松自然的事情。这样的话,毫不犹豫的习惯会扎根于生活中吧。
我在另一个感想中写过,“这是一个像洗澡一样的体验。我不愿去洗澡,然而一旦突破这层懒惰,过程和结果却又如此让人享受。把学校看做家,突破这层懒惰变得简单起来。
这是美好的体验,所以我希望积极起来,十分渴盼着。
——2016.11.22 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