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掌控自己的情绪?
今天读的是情绪管理主题阅读的第三本:《情绪》,作者莉莎·费德曼·巴瑞特。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介绍的是颠覆以往对情绪认知的一次研究。
昨天看的《情绪的解析》一书,主要介绍了面部表情和情绪之间的关联,很多关于情绪的研究,也是根据面部肌肉的变化来研究情绪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x,y,z元素在一起的时候,必定会产生a情绪,反过来,我们可以调动a情绪,让身体产生x,y,z元素。
但是《情绪》不一样,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不同人即便产生同样的x,y,z元素,也不一定产生a情绪。
按作者给出的情绪研究的划分,以往关于情绪的理论,是基于基本情绪论和情绪评价论等理论研究出的“传统情绪理论”,而自己提出的情绪理论则是基于心里建构论、社会建构论以及神经建构论研究出的“情绪建构论”。
作者能够用新理论反驳传统理论的最大支撑点便是上述举例,传统情绪力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会唯一对应面部表情,即“面部指纹”,而新理论则证明同一表情不代表同一情绪。
每一次颠覆式的理论,必定会引来很多人的不理解,“情绪建构论”也一样,这本书的评分在同类书籍中并不算高。
但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能在其中学得一两个能用于自身的方法,就算没有白读这本书。
什么是情绪建构论?
在每个清醒时刻,你的大脑会根据过去的体验形成概念,从而指导你的行动,赋予你的感觉以意义。当涉及的概念是情绪概念时,你的大脑就会构建情绪的实例。
情绪建构论有三个重要元素:有创造内感受的神经结构,情绪概念,社会现实。
即,我们要有产生情绪的结构,也要有对情绪的概念,还要有情绪的传递对象。
单细胞生物是没有情绪可言的;不知道“愤怒”为何意的时候,我们不能准确表达愤怒的概念;没有一个能够识别情绪的人,我们的情绪表现便没有了意义。
与之对应的,想要掌控情绪,调整这三个元素即可。
在掌控情绪的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身体平衡预算。
作者认为,在保证足够睡眠和健康饮食的情况下,维持人身体平衡的预算是固定的,当我们用于控制情绪的预算支出过多的时候,身体便会失衡,进而导致身体要调控的其他功能不稳定,比如,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患病。
我们的身心是紧密相连的,内感受推动了行动,文化连接着大脑。
内感受的稳定,取决于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这是保持情绪稳定的基本盘,一个作息不稳定,饮食不规律的人,很难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对于情绪概念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于情绪感知的细腻程度,一个能准确分辨情绪种类的人,或者说能用更多具体词汇准确表达情绪的人,更容易拥有稳定的情绪。
社会关系的稳定,有助于我们共同构建情绪,调节彼此的身体预算,这是群居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情绪稳定的人相处时间久了,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更加稳定。
以上便是《情绪》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情绪建构论”的内容和应用。
按我阅读后的理解,想要拥有稳定的情绪,便是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读书,接触不同的概念和新鲜事物,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和容错能力,读书人和社会人的情绪掌控力,确实有很大差别。社交关系这块,我更习惯于独处,能更深入思考,以便更好内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