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于外,自言于内
王安石曾有言曰:“天变不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他在其变法之中也确实贯彻了这一理念,面对韩琦、富弼登元老重臣的反对之声,他充耳不闻,甚至以为“凡阻挠新法者,皆尧舜之四凶也“。进而将这些”名为四凶,实为贤臣“的能人异士排挤出朝堂,而他自己的呼声——变法期间发出的百余道政令,也只是被欧阳修、苏轼这些治世能臣束之高阁。
于是,北宋王朝便在这“己呼,彼不理;彼呼,我置之“的境况下江河日下。最终,为金人所灭。
由此可见,聆听他人的呼声,并自己适当的发出呼声,这才是为臣乃至为人的至道。而若反其道而行之,纵使是强盛的大宋王朝,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聆听他人的呼声,是我们与他人交流信息、完善自我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若是将这扇大门紧紧闭上,则必将变得刚愎自用、自高自傲。最终,走上一条不可避免的灭亡之路。而王安石便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于变法期间,身居相位,直接掌控全局,却完美的诠释了“忠言逆耳“。于是,苏洵在其《辨奸论》中这样写道”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苏洵所说的“不近人情者”指的便是王安石不进人言。因此,苏洵又预言道:“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熟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只可惜,王安石的刚愎自用让他十分“虔诚”地走上了苏洵所预言的不归路,这不由令人叹惋。
当然,若仅仅懂得听纳他人之声,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学会自己发出呼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别人听到我们的劝谏或者建议,并且从而进行改变。
魏征勇于向唐明皇上奏《谏太宗十思疏》,借以规谏君主体恤民情,休养生息,而唐明皇亦深以为意,做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辛弃疾凭借其“美芹悲黍”,而“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且又上书《九议》以剖析金宋之形势,最终,宋孝宗决心力排众议,挥师北伐……
由是可见,我们唯有勇于发出呼声,方才有机会改变他人现状,使他人得到不断的完善,甚至,自己也能从中受益。
聆听于外,自言于内,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与诉说,相反的,如果我们只是急急忙忙地去听和说,而不用心,那也只不过是能挺能说的“聋哑人”而已。
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和诉说吧!届时,你将发现不一样的光彩萦绕在你左右,你将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更加优秀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