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中国思想家——墨子
墨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自战国至汉初世人都以孔墨并称,可见当时墨家思想的影响力。
有关墨子的个人信息,他的籍贯有宋鲁二说,据孙诒让考证,墨子应为鲁人,后人大多以此为准。鲁国是孔子诞生地,更是周礼保存比较完整的国家,“周礼尽在鲁也”,所以墨子应该是接受过儒家的思想以及了解过周礼的,从后来的记载,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汉书•艺文志》)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
可以看出。从《墨子》一书中的诸多叙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墨子精于手工,甚至比号称工匠祖师的公输般还略胜一筹(见《墨子•公输》),所以尽管墨子接受了一些教育,但其本身的出身却不会特别高,钱穆认为墨子是受黔刑之徒,这我觉得还是有点过分贬低。
墨家学派是一个结构严密的组织,并且有一定军事实力,由“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公输》)也可以看出。墨者们有着共同的领袖--巨子,继墨子以后的巨子有孟胜和田襄子,在田襄子担任巨子之时,墨家学派已然分裂。《韩非子》中说的“自墨子喜欢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而《墨子中》核心的“墨学十论”:《尚贤》和《尚同》等十篇,各有上中下三篇,后人一般也认为这是墨家学派分裂后的三派各自写就再结集而成。
至于墨家的思想,可以认为最重要的核心是“兼爱”。从兼爱出发,在政治上尚贤,尚同;在战争上主张非攻;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在宗教观上主张明鬼,非命。在与其他学派上,墨子对儒家的以个人为中心,并通过伦理关系---于亲孝悌,于友忠信这样一种推己及人的社会观进行了批判,说儒家的爱有差等,不符合“兼”。
墨子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所借助的武器,一是功利,通过叙述实施兼爱的利来证明其优越性,二是树立一个具有赏罚职能的有一定人格的神,辅以“非命”对宿命论的否定,使大家顺应天志,三是叙述古代圣人与暴君如尧舜桀纣等人的行为。墨家以诸多论点进行论述,以推行兼爱之说。
至于《墨辨》几篇,大概是后期墨家所作,其涉及了很多中国思想史较少出现的逻辑,认识论等内容,内容多复杂而精深,在这里就不过多叙述。
墨家是战国时期一大显学,却在秦汉之际迅速衰落,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中都没有过多笔墨叙述墨家。就我而言,我认为墨家衰落的原因有如下几个,在墨家后面的传承中,由于分裂而失去了巨子这样的精神领袖,以至于互指“别墨”。后期墨家逐渐转向论辩之术,这不符合战争不断的战国后期的需要,自然被人攻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汉武帝独尊儒术,不少人对待墨家都是采取一种“儒墨相通”的态度。
到汉以后。墨家逐渐没落,以至于后人都不再提起,只等到民国以后,墨家才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