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理,越早知道越好
有些人顿悟一个道理,可能通过书籍,也可能来至于别人的故事。可是对于我这种晚熟的人来说,这些道理都是自己一次次从坑里爬上来,撞得头破血流后才渐悟出来的。
全文4000多字,都是自己亲生经历总结,花费4个小时,希望在此把他们分享给你,希望你们的人生少走些弯路。
一、向内求
简单的三字道理,可是悟出这个道理前,我却经历了生命的推到和重建。
以前的我,是一个典型的向外索求的人,自我意识感非常模糊。
那时候我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喜欢的一个男生。他很阳光,皮肤透着健康的小麦色,一笑洁白的牙齿,很治愈。我们之间没有陌生感,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
我们互相吸引,双向奔赴,很快确认了关系。
我们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他把一个巨“宅”的我,变成了爱出去看世界的人。
但相处过程中,渐渐地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成长环境和性格的原因,我们总是因为小事情,起争执。
比如因为租房子的事情,他建议和他的一个好朋友合租,这样大家生活方便,但是我给到的建议是,和要好的朋友生活在一起,容易闹矛盾,很多事情还不好直接说。他会认为我太过悲观主义。
就这样,在一次次争执中,我们一次次在分手的边缘徘徊。
我不想分开。我在心底确认的东西,就会坚持到底。为了不分手,我做了一切自己能做的事情,卑微到极点。
可是一切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最终我们还是分开了。
回想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百分之百围着他转,没有自我。我的工作做地得过且过,一塌糊涂,我没有自己的目标。
我必须和他在一起的这句话从始至终都在我脑子里,像个魔咒,让我喘喘不安。
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我心底一直希望有个有能量的人和我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治愈我童年的伤痛。
把爱情当就救命稻草是危险的,你越是执念什么,越是得不到,反而一步步丢失了自己。
经历一年多的生命打碎和重建,我找回了丢失多年的自己。深深得明白,当你把自己的人生掌控权丢出去的时候,你其实就是个行尸走肉了。
在这重建的一年里,我不断得向内探寻。
外在报了健身有氧班,把过去总是因为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而吃胖的身体一点点瘦下去。内在,看了很多自我治愈的书籍,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等;一直在不断思考总结,提升自己思维能力。
把心思百分百投入在工作上,也因此工作上渐渐有了起色。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别人的光能照耀到自己,可是我们终究要学会自己发光。
主动权一定要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上。
有一期《极限挑战》节目,我印象很深刻,那期的节目内容是:固定嘉宾们扮演着各类海洋动物,通过游戏去猜测哪些是危险动物,并且要揪出所有危险动物就算获胜。
在节目的最后“厮杀”环节里,嘉宾们人手一把带有色颜料的水枪,如果喷到谁的胳膊上并且变色那个人就会被淘汰出局。
激烈的“厮杀”中,当贾乃亮,龚俊,郭京飞依次被水枪喷到淘汰时,都显示是危险动物并且游戏并未结束。
最后只剩下4名嘉宾:王迅、黄景瑜、杨超越,贾乃亮,王迅这时候意识到,可能每个想要攻击别人的都是危险动物,他建议大家放下水枪,不要互相厮杀了。 正当大家都在犹豫的时候,黄景瑜退后几步说:不行,我要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危险动物!
毕竟是综艺节目,自带综艺效果,但是黄景瑜的最后一句话还是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到最后都要握住自己的选择权。
虽然现在自己偶尔还是有向外求的倾向,比如,发了个人的自拍照,一直打开朋友圈看有没有人为我点赞;和喜欢的人聊天,一直翻看通讯软件有没有回复我的消息;发表文章,看写作平台上有没有人关注我等等,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现在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这个行为,于是很快放松自己。
因为我知道:
如果我们把自己是否快乐,自己是否不焦虑的关注点依托在外界和别人的身上,那么我们将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意义感和安全感。
因为外界和别人是我们心理边界之外的东西,我们对于心理边界之外的东西是无法控制的。
外在的不可能时时刻刻回应你,去呼应你的需求。
向内求,不断探索自我,是一个人成长进阶的必经之路。
二、打破自身循环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
“每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如何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清楚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如何发生,又是陷入了怎样的循环之中,只要打破这种循环,改变就能发生,短板便能突破。”
感觉醍醐灌顶。
这个周六,当我躺着床上刷手机,觉得百无聊赖,很多事情想做,但就是提不起精神来。明明正健身中,可手指又在外卖APP上点了几个烤串加入了购物车,等待这最后一步的下单。
不急,等等,如果下单了,吃了又会懊恼…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又进入了循环,间歇性凌云壮志—>萎靡不振,回顾自己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一直没有跳出过这个循环。积极努力了一阵子就会被马上扑过来的颓废给毁了之前的成果。
一直是一阵一阵地用功。
本着理性分析的思路,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经常陷入这个循环里。
间歇性努力的原因无外乎:看不到成果、情绪作祟,精神状态不佳。
人往往有一个固执的想法:如果努力了不会有结果,我为什么还要努力。然而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努力一周、两周就能看有明显的成效的。
所以大多数人都在成功的前一天晚上放弃了,也包括曾经的我。
在《成为作家》书中,作者的一句话我深表赞同:如果一个人急于求成,想要立竿见影地学习做好某个工作,那他可能会面对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蹴而就。
再来说情绪,当我与情绪多次“交手”后得到一个结论:情绪和感觉其实是幻觉,当你越是在意他的时候,他就蛮横不讲理,阻扰你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当你对他置之不理,起身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时,他就消失不见了!
就拿我这个周六“瘫”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的例子来说,当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又要陷入负面情绪中时,打住啥也不要再多想!否则只会感觉越来越糟了。
最后说到精神状态,这重要的一点特别容易被忽视。如果你头天晚上舍不得睡觉,熬夜到很晚,第二天必然没有好的精神状态。想让自己精神好一点,晚上不要熬夜,一周内适当运动。
所以总结下想要要打破自身循环。首先要有清晰的意识,毕竟只有意识到问题,才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当意识到问题后,我的做法是:不要多想,做出改变!
当你觉得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去七想八想,你要知道情绪这个怪物,只要你多想,他必然把你带到坑里,把你的未来想象得黯淡无光样子。
所以马上起身起来去做点事情: 起来收拾下房间也好,去公园跑跑步也罢,或者翻开落满灰尘好久没翻过的书….
拿我正准备点外卖这件事来说,正在迟疑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其实我不是真的饿了,只是情绪性想吃东西。我立马起身,穿上运动鞋,跳绳。先跳几分钟才说,跳着跳着,习惯了就会坚持下去,哪里还记得点外卖这件事情。
三、低敏感,不内耗
我曾经是一个高敏感,内耗严重的人。
记得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
因为周边吃饭不是很方便,所以那时公司前台统一会帮我们点餐,我们只需要定期给前台伙食费就可以了。
有一天我拿着一百块现金去前台交伙食费,当时前台在忙,没有及时记录。 过后前台找到我说我没有交伙食费,我一听气炸了。当时就跟她理论了一番,她也承认可能是她自己忘记记录了。
过后我心里又开始担心是不是自己说话语气重了,前台会不会因此跟我记仇啊。就这一件小事情一直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想。到最后还是没忍住,直接给她发消息,问她有没有生气,人家说没有生气,我还要一再确认…..
好久之前的事情了,我现在还依稀记得。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太多次数了。
去年在工作上和一个“小人”同事发生冲突,本可以当面沟通的事情,他却去我的直属领导那告状!我们直属领导当然是向着我的:他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都告诉我了。
当时没有控制好情绪,我给那个同事发消息质问他为什么要做小人之事。
这件事情最后发酵成,让我们直属领导很尴尬。我的行为确实是冲动,思考不周全。
由于去年我特别想拿一个好的绩效,所以勤勤恳恳,事事很上心,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可是到这个节骨眼,出了这件事。我心里意难平,总想着直属领导会不会对我有成见,会不会影响我的绩效。
过后虽然直属领导表示没有关系,不会对我的绩效有影响。但是我还是心里很不舒服、如鲠在喉。
高敏感的人,有一个优点,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不得不说真是强,但是却往往苦了自己。
别人可能无心的一句话,无意一个眼神,你就开始在心里揣测:他会怎么看我?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难道我又得罪他了?内心里像上演了一场独角戏。
当有一天我有了自己清晰的目标后,我发现总是过分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导致我情绪不稳定,进而很难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生命是极大的浪费。
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我在刻意练习和自我暗示:关注自我提升,不关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情。
不是有句老话说:人生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轮不到你来管,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老天的事老天决定,你也没能力管。
当悟出这个道理后,整个人生都轻松了许多。
以上,希望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