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拍照学生的鞋子,是智慧,还是一种无奈?

2022-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原绿色

老师拍照学生的鞋子,是智慧,还是一种无奈?

原绿色

罗振宇在2022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讲了一个《老师怎么提醒学生家长还不伤面子?》的故事:一位小学班主任,班上有三个学生没带作业本,要在群里通知家长。老师没有说出三个孩子的名字,更没拍孩子的正脸,只拍了孩子鞋子的照片发到群里。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各家孩子的鞋子,家长一下子就能认出来,而别人认不出来。督促的作用起到了,大家的面子也都保住了。你一看就知道,这位老师不仅会尽自己的责任,而且有能力想象不同场景下不同人的感受。我们虽然没有听过他的课,但是我们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位好老师。

罗振宇从“教师要做情绪劳动者”的视角去强调这个老师的“考虑”,确实值得大力提倡。用罗振宇的话讲,家校沟通,处理好和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老师岗位职责的重要项目。而一个老师从事情绪劳动的能力,就是让他更有岗位竞争力的软技能。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也和罗振宇一样为这位老师的智慧叫好,这位老师想的太仔细了,确实想到了“不同场景下不同人的感受”。能够考虑到这些细节,并采用与之相适合的方法,真的是一种“智慧”,是非常好的“因材施教”,也就是好的教育。我曾经在自己的新书《好老师会这样做》中讲到“好老师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把自己的坏情绪带进教室,决不能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其次要学会理解不同人的情绪,化解不同人的坏情绪,不能因为学生和家长的犯错和“挑衅”而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形成对立和顶牛;第三,老师要做情绪的主人,在课堂上和教育教学行动中,永远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平和稳定的情绪中,给学生和家长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说穿了,教师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情绪工作者,要理解和控制好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在良好的情绪中把工作做得更好。

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未来一个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一个知识讲解与传授的角色,那么他会被替代。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他就无可替代。”如果老师能够把情绪变成一种教育力量的话,就一定是一种好的教育,就一定是一名好老师。

可能是做校长时间长了,解决家校冲突和纠纷多了,在仔细琢磨这位老师的智慧时,赞叹这位老师能避免伤害到那三位学生和家长的面子时,还想到的是,不伤害学生和家长的面子就避免了家长找学校和老师的麻烦!

是现实中发生的许多家校矛盾给了这位老师“启发”,还是这位老师真的是从教育的视角主动积极的一种探索?是老师的智慧,还是现实的一种无奈?

自从有了“家长微信群”,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方便了,但家长在群里“吐槽”和发泄不良情绪也方便了,有时会被个别素质低或情绪化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让班级微信群成为一种负面情绪宣泄和蔓延的场所。现实中一些家校矛盾就是因为一些类似公布学生不交作业这样小的细节引起的。老师不是圣人,也不是事事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考虑周全,还不敢保证就一定不会做错事情。当然,个别老师违反师德要求的错误行为另当别论。针对一些老师没有考虑周全的一些教育教学小细节,特别是批评教育学生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曾经,一些地方和个别学校家校关系似乎很不正常,在一些事情上,个别家长不是体谅老师正面理解老师相互团结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而是动辄夸大事实追究老师,才造成了老师的小心翼翼。所以,我才隐隐有了一种“小人之心”的担忧。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位老师如果是在没有压力下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说明这位老师真的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优秀老师。如果是这位老师曾经因为公布学生姓名遇到过麻烦,那也说明这位老师有知错就改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智慧。

事实上,这个办法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万一“学生的鞋子大体一样,家长认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像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这样的事情,老师如果不是想提醒和警醒所有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并带好作业,完全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提醒,是不是更好一些?

表扬可以大张旗鼓,让人特别有面子,批评要悄悄提醒,让人不伤面子!当然,建了群以后,可能老师和一个班的家长没有个别再加微信,也可以理解。

但不管怎么说,所有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教师要做一个优秀的情绪工作者,比如,批评惩戒学生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面子和感受,开家长会时要考虑到表现不好的学生的家长的面子和感受……

好在通过国家一系列教育措施的出台,现在教育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长和学校的职责越来越清晰。只要家校之间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帮助,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本来就是志同道合的同盟军!教育的很多问题都应该不是问题!坦诚相见,直言相告,也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