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习| 积极心理学—把感激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2022-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benignHu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泰勒老师说:

关注好的东西很重要,因为关注会让其增值。

Appreciate 有两个意思,一是感激,这是一种好行为,但它不只是一种好行为;二是增值,就如经济增值,银行里的钱增值,当我们感激好事时,好事会增值,当我们感激好事时,好事会增多,反之亦然。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激、学会欣赏好事!

01、感激的价值

以感恩之心面对过去的人,人们的心态和身体会产生怎样变化呢?心理学家鲍勃·埃蒙斯和迈克·麦克洛对此进行过研究。

他们的研究就是随机挑出一组人,把他们分成四组:

第一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写下至少五次他们感激的事,大事小事都行。

第二组,写下至少五件生活中遇到的与别人的争吵,坏事。

第三组,写下至少五个你比别人优秀的地方。

第四组,对照组,他们可以随便写,如写下一天中遇到的任何事。

测量标准是,看他们的乐观,幸福程度,身体健康程度(过去参加这个研究的六个月,他们多久去看一次医生),他们对别人有多慷慨和仁慈,最后还有他们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最差的是第二组,最好的是第一组,第一组的他们最快乐,最乐观,最有可能达成目标,对别人最大方最仁慈,最健康。

每晚睡觉前,写下感激的至少五件事,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好处。

把感激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好处,包括心率变异性,它能预测我们是否能长寿,预测我们是否健康。当我们感激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增强,使我们变平静,从而加强免疫系统,当感激成为我们的性格,还有很多好处,所以感激不只上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

同时,感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举个小例子:

星期一早上,你正走向办公室,突然你看到你的一个朋友,你知道这个朋友是个很真诚的人,你信任的一个人。

你朋友看着你,然后说“你看起来真精神”。

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觉得自己很精神,你走路会走得更得意,然后你走进办公室。另一个朋友看到你说“你看起来真精神”,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更精神了。

然后你进来,坐下,另一个一个月没见面的朋友“你真精神”,这时你有什么感觉?你精神到不能再精神了,往复循环,你这天就会越过越好。

现在假设是另一种情境,星期四早上你走向办公室,突然一个你信任和重视的朋友,看到你跟你说“天啊,你怎么了?”

本来你没事的,但现在有事了,你走进办公室,有人看到你说“天啊”,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觉得更糟了。

你刚坐下看到又有人看着你,完全震惊了,这时你的感觉跌到谷底了。

恶性循环,越来越糟。

而感激能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键,感激一定要出自真心诚意。

02、什么干扰了我们的感激

一是媒体的负面宣传。

媒体是罪魁祸首,媒体把大量关注点放在负面新闻上。

媒体每天会播放大量的负面消息,且只强调负面并将其放大。负面事物和特例又常常会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因而自然把我们创造成这样,所以我们习惯于关注这些负面消息。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我们很快就会适应且不再察觉它们。

二是我们的习以为常。

有很多好事值得我们感激,但我们都把它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例如我们把父母、朋友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

03、如何培养感激

我们怎么培养感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感激!

如,每天睡前写下5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每天都找出一两次件,有意地专注于这些事上。

这样做的关键是坚持!如何做到坚持呢?

关键是要保持新鲜感。怎么保持新鲜感?

这个练习的缺点之一就是它很容易变得一种习惯,失去新鲜感,一旦新鲜感失去,我们也就很难坚持。

有人说,那就一周做一次吧,对有些人来说,一周做一次比每天做会更好,但是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一周练一次很难把感激变成我们的一种性格。

那,我们怎么保持新鲜感?

第一个方法是变着来做。例如今天写亲人,明天写工作,后天专注写个人私事,诸如此类,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剂,很有效。

第二个方法用心。用心即创造出新的差别,其实跟变着来练差不多。很多事情,用心去看,专注在上面,通过这个新的专注会产生新鲜感,图像化。

你知道,为什么孩子的思维比我们慢?那是因为他们还在脑海里把单词变成图像,但大人要有意识地才能形成图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活着这么有童真,为什么他们会感激简单的东西,看到飞机都这么高兴,谈到他们在日托所做的开心事,他们活得很有童真。

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适应了,我们对很多东西都麻木了,除掉这些麻木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脑海里形成图像,当我们形成了图像,我们就能重新像孩子一样看待事物。

04、写在最后

感激修习就是重播快乐经历,学会感激,把感激培养成一种习惯。

如何保持感激之情,那就是坚持、用心。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点亮再看,与朋友共勉,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