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评文学习读后感感悟等

读《赠汪伦》学视角的取舍

2023-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起林下

《赠汪伦》应该是耳熟能详的诗歌了,小学课本上收录了这首,孩子们背诵得很起劲,多数老师在讲这篇的时候也会顺带聊一聊这首诗背后的趣闻轶事:汪伦写信邀请李白,李白欣然赴约,可真正到了才发现没有十里桃花,也没有万家酒楼,但汪伦没有骗李白。一直把这个当做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再重读,却发现诗歌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解读,读出一个不一样的李白来。

李白乘舟将欲行,在李白的世界里面自我才是最重要的角色,他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当做主角来书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才是他的心态,即便在落寞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不曾改变他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一点从李白和杜甫的赠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杜甫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却说“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一个忙着夸兄长,一个忙着自我展现。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人物,才能做到这样的放荡不羁,洒脱随性。

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汪伦过来了,但不是汪伦一个人过来的。踏歌,在《赠汪伦》中注释为:唐时民间歌唱,踏地为节拍,边踏步边歌唱。安徽泾县是否在唐代有这样的民俗,已然不可考了,但古代有很多民族都有这样的集体性活动,整齐划一的动作,朗朗上口的唱词,唱出了美好的祝愿。李白是被骗了,但他又感动了,这不是一个人对他的欺骗,这是一群人对他的重视,怎么可以是欺骗呢?

桃花潭水深千尺,潭,渊也。《广雅·释水》是这么注释的,可桃花潭是真实存在的,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现在也是著名景点之一,水深千尺是李白常用的夸张手法,一个瀑布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可以三千丈,水深千尺不过常规操作而已。水深千尺源于此时的李白身在船上,他必须不自觉看一眼,在他的世界里面,揽月而眠是可以具现的事情,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必要,因为他还有大好河山尚未游览,人生也还没有到穷途末路,不信,你看,那岸上的人群就是明证。

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来了,他不是一个人过来的,他带着那么多的父老乡亲一起过来了,他们载歌载舞,他们热情洋溢,他们心怀赤忱。欺骗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仰慕,这种手法李白最擅长了,讳饰也好,夸张也好,汪洋恣肆也好,总之都是一群可爱的人做了一些可爱的事。

李白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他在意的是自己心灵的感受,于是这件事在他的笔下就变得灵动起来了,他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东西,至于剩下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在他的场域里面,他就是世界的中心。

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太多太杂了,可以呈现在文字上的东西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文字里面展现尽可能多的思想,而不是生活全部的琐碎呢?李白给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

成功源于实践,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诗歌语言第五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