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天坛
早上十点,绿皮火车缓缓地驶入北京西站。经过二十四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北京!
收拾好行礼,我连忙叫住一直冲到前面想着急挤下车的两个孩子。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了,再随着人流出了车厢。
绿皮火车静静地卧在那里,十几节车厢很长,都看不到头。车厢还是那个车厢,但我们已跨越六个省份,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按耐住心里的激动,装作不慌不忙的样子,趁着出站口拥堵,叫住了孩子,一家人在站台照相留影。
孩子着急地想走,不耐烦的脸上被迫挤出笑容。
还有两家人和三位年轻貌美的美女,都在站台上拍照留影。看到他们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孩子也停下来配合地拍了合影。不知道他发现了什么,抢过手机,走到旁边去又拍了几分钟。
跟站台上拍照的人们相互到了别,并祝他们玩得开心,我们也最后离开了站台,下到地下通道,去寻我们要坐的地铁。
按着指示出了火车站,顺着地铁线路的指示牌走了两分钟,还没到地铁入口,才觉得北京的地铁通道真的很长。
等找到地铁入口,又下载安装了出行一卡通,才得进入地铁。转了两趟车,才找到入住的酒店。
在出地铁口时,我按导航带着孩子走了五分钟,看到沿街都是围墙,没找到酒店的入口,仔细看导航,才发现方向走反了。两个孩子撇嘴笑我,爸爸晕了,刚才我还说是走那边呢,就是不听。
我只得苦笑,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迷糊啦。
进了酒店,办理好入住,丢下行礼,我开始想中午吃什么。查了一下地图,发现酒店对面有一条街上小吃很多,连忙叫上他们,打算好好安慰一下咕咕叫的肚子。
来到街上,转了一个弯,看到前面果真有很多店面,有些店面门口还有人在排队。
我们走过去看了一遍,有卖杂酱面的,有个卖卤煮的老店,还有门钉肉……
我挑了一家人多的,走进去一看,店里还站了好多人,坐在桌上的约有一半人在呼啦啦地吃,还有一半人看着别人吃,留着口水在等。
我扫视了一圈,看他们桌上点的菜,于是点了杂酱面、牛肉面、卤煮和炸小黄鱼。大宝也看了一遍,又加了一个炒面疙瘩。
我们很期待的等了十分钟,才有一张桌子空出来,立即坐上去占着位置。又过了五分钟,听到了厨房在喊我们点菜的号。孩子立即跳起来跑过去端来了面和菜。
一股浓浓的酱味飘进鼻孔,我迫不及待地夹起杂酱面送入嘴里。酱香味入口有醇香,面条较硬,杂酱面总的感觉一般般。孩子挑了牛肉面吃,我没有尝,不知道跟南宁的口味差异多大。
等尝了卤煮,眼前一亮。浓郁的卤汁里有猪大肠、豆腐、猪肺、面饼片等,还有香菜,吃起来软糯醇厚,香气四溢。
而大宝竟然是喜欢吃炸小黄鱼。他用手指撕下小块鱼肉,吃的津津有味。
吃饱喝足,一家人进了天坛公园。
中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照射下来,古朴的石板砖地砖热得滚烫。人们纷纷加快脚步,小跑着躲进树荫底下。
我们也跑进树荫下,才觉得有些清凉。等我仔细一看,才发现身旁的树,都是年纪很大的松柏老树!三四百年的,五六百年的,一眼看过去,都数不清楚。
爱人说,攻略上说看天坛要从南往北走,从南门进最好。我们现在东门,要绕道从南门开始吗?
这可把我难住了,三十几度高温天气,地板滚烫,热浪裹着身体,再去绕道南门,何苦呢?
从东门进来,最近的就是神厨院、宰牲亭,杀猪宰羊祭祀,就从这开始啊!
穿过古老的松柏林荫路,看了一下空荡荡的厨院。想想以前会很喧闹,猪羊叫唤声,人的吵杂声,大概比农村杀过年猪热闹一百倍。
走过长廊,穿过树荫,终于看到在书上、电视上看过的天坛祈年殿。
三层白玉台阶次第堆起,红柱红墙的圆柱,蓝瓦浅蓝纹饰的圆环堆起来,给人稳重,顶上的饰帽直冲蓝天。
抬头仰视,真是立地通天,天地仿佛贯穿,融为一体。
怀着崇敬的心情,转了一圈,即使烈日暴晒,也不觉得很热。
走出祈年殿区域,再往南,去看了一眼回音壁。墙内都加了隔离栏,并没感受到所说的回音效果。
在天坛公园逛了两个多小时,也只是走马观花了一遍,并没细细的品味。也没做功课,也没给孩子讲多少东西,大概有个印象,从最原始的石圈祭祀到石阶的圜丘坛,再到顶天立地的祈年殿。算是有个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