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暑假是怎么过的

我们小时候的暑假是怎么过的(6)

2023-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天相连

在外婆家过暑假,赶集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集市在高桥老街,离外婆家有三里路,沿着河岸蜿蜒曲折的一条石板路直通。

集市是每月农历的固定几天,具体日子倒也忘记了(现在还有,只是搬迁了)。乡下人家对于赶集的日子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家里的吃穿用度基本都在集市解决。

所以如果明天是集市日,外婆会合计好要买的东西,把这个任务会交给阿姨和舅舅们去完成。我跟阿姨去赶集的印象深刻。

当我得知阿姨明天早上要去赶集,恳求带我一起去。阿姨基本是爽快地答应下来,不过外婆是从心底里反对我跟去,知道我会磨着阿姨买东西。所以我从小跟阿姨很亲近,现在关系也非常融洽。

第二天大早,河塘边的石板路上都是去赶集的人,挎着篮子,说说笑笑。赶集路上的人脸上都是挂着微笑,是那个年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

当一座高高的石桥出现在视角里,高桥的老街快到了。高桥因此桥而得名,是南宋时期建造的,是宁波市的文物。

走过一座平坦的石板桥,转过河岸人家的墙根,出现一个亭子,亭子摆放着长条的石凳供过路的歇脚避雨,亭子过去就是高桥桥脚。桥两边都是小摊位,卖小百货的,卖农产品的,卖农用工具的,摊主此起彼伏吆喝着,桥上的人川流不息,围着摊位问价的,精挑细选的……是高桥版的“清明上河图”。

过了高桥,就是著名的老街,老街的一边是店铺,一边是河岸,街道两边被摊位占去了一半,只留下中间狭窄的走人。集市人流最集中的时候,真的是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会有人直接被挤到河里。

一排店铺里房屋最显眼的是供销社,供销社是对我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可以这样说我每次去高桥,必定要到过供销社。其实也没买什么,就是望着橱窗里陈设的商品也是一种享受,代表着时代最先进的潮流。我从那里买来的一只铅笔盒,铁臂阿童木的,塑料的外壳下面衬着海绵,蓝色的背景,阿童木挥着铁臂飞向蓝天。

我紧跟在阿姨的身后,阿姨清单采购完毕后,如有剩余的钱,会给我买些小东西。装在篮子里的必定有两根炸得胖胖的油条,宁波人都叫“油炸桧”。油炸桧既可以当主食吃,又可以下饭。可惜当做主食吃舍不得的,两根油条一口气吃了,肚子都没填半包,成本太高。所以油条蘸酱油,是宁波普通人家惯常的吃法,一口饭一口油条,还没到嘴已下了喉咙,那个美简直上了天。那两根油条要到家里分给众人一起美。那时候的愿望,啥时候可以让我一人吃上两根油条。

阿姨采购完毕后,带着我从集市这头挤到那头,看看热闹也有意思,等到太阳高挂,赶集的慢慢散去了,街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们也该回家了,高桥河塘上的人流换了方向。

我和表弟俩会偷偷地去赶集。

表弟比我小三岁,长得壮实,被太阳晒得像一条泥鳅。他像一条小尾巴跟着我。

阿姨舅舅没赶集的打算,我俩偷摸着去,口袋里是没钱的,为的就是去看热闹,反正那三里路对农村孩子来说算不了什么。

去的路上脚步轻快,心无旁骛,没多久看到了高桥,跨过石板桥,拐过墙角,身处热闹的集市中。走走停停看看,供销社肯定会进,橱窗前流连张望,油条摊边驻足,好闻的香气是不需要钱的。从头逛到尾,从尾又到头。

凉亭的石凳上坐一会儿,看看河里的小鱼小虾。回来的脚步沉重了,三里路好像延长了无数倍,太阳下身影被拉得很长,我们踩对方的影子;河边抽水机哒哒地打着水,我们把脚挡在抽水机前,一股巨大的水流冲刷着双腿刺激好玩。

河水里会有小鱼小虾被冲上来,那真是意外的收获,可是也有可怕的蚂蟥。被蚂蟥叮住脚,那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什么感觉都没有,直到血流如注,你才会找到一条肥得要爆炸的长长的滑滑的丑陋的东西。有次一位爷爷骗我脚上有一条蚂蟥,吓得我在地上乱跳乱蹦,爷爷却在一旁哈哈笑着。

村里有个养鸭老人,我叫他“养鸭公公”。实际上现在想来他的年纪并不大,大概也就四十多一些吧,他很早死了老婆,一人拉扯儿子长大,全凭着养鸭子的收入。他和我外公很要好,每天晚饭后几乎是一天不落,来我外婆家报到。

他架着一条迷你型的小船,头上戴一顶草帽,赤膊上身,被晒得黝黑发亮,只有牙齿是白的。我和表弟在河塘上边走边玩,他看见了会大声地嘱咐我们快回家。我们担心晚上会被揭穿行踪,惹来一顿骂,赶紧听话往家赶。

到了家里头,太阳已在头顶了,我们俩被晒得脸庞通红,被外婆看见挨一顿骂。

前几年我去高桥,会去老街走走,找找童年的记忆,桥在,凉亭在,供销社的房子在,往日的热闹依稀在眼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