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印象和记忆
每次走进西溪植物园,我总告诫自己,如果迷路了,就凭记忆原路返回。
果然,走过长长的香樟大道,走过一片片翠竹林,走过一片片如霞似绮的梅林,再走过两座桥,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站在分歧路口,左右为难。恰好看见一位开电瓶车的巡警,我急忙招呼他停下,告诉他我找不到出口了。他热情地邀请我坐上他的车,答应送我出去。
这位巡警姓丁,丁师傅说西溪植物园很大,总面积1.3万亩,核心区有2300亩。难怪我每次来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想再找上一次喜欢的景点,总是找不到。我和经常一起散步的胡姓朋友曾登上一座高高的红色观景台,坐在上面的竹椅上,看红枫在绿林间如火如荼,看云水茫茫。朋友说她的城市内没有这样宽阔的水域和林海。后来,朋友离开东台,回故乡了,我独自找那座观景台,怎么也找不到,很觉遗憾。
记得某年夏天,我和纪友第一次走进西溪植物园,园内到处是高大的林木,我们走了一小会,就在林间一张长椅上坐下,朋友告诉我她准备去南京打工,因为她女儿刚考上南京财经大学。我的这位朋友又聪明又勤快,很能干。我知道她在任何地方都能生活得很好。我和她在一起,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和她分别,很是不舍。幸好,如今通讯发达,可随时联系,甚至可视频聊天。那一次,西溪植物给我的印象是浓密的树荫和淡淡的离情。
巡警丁师傅又说,这里的环境随时检测,湿度不足,园内有淋水装置,可自动降雨。我想起一次傍晚,我和刚结交的朱姓朋友在彩虹道上散步,路两旁的香樟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归巢鸟儿的叫声在周围林中此起彼伏,忽然一阵雨从高高的树上降下,我们边逃边叫,一直奇怪这场雨毫无征兆,从何而来?原来淋雨的喷头装在和树差不多高的杆子上,不细细寻找,几乎发现不了。
丁师傅说,这里到了四月份,是最美的时候。这里有海棠林,紫叶李林,巨紫荆林,琼花林,桃树林,梅林,有大片的草坪,大片的迎春花……我又想起有一次我和何姓朋友忙里偷闲来逛植物园。我和这位朋友在东台市茶文化协会组织的一次“以茶之名,致敬母亲”的品茶活动中相交,彼此相谈甚欢,志趣相投,结为好友。我们看见一片紫叶李林,树上挂满半成熟的紫红色李子,李子和超市里的差不多大,比乒乓球大些,我们相约下周来尝尝,可是,后来一直没有空,转眼间,春去春又回。
丁师傅说早上6左右,傍晚6点钟左右,来园中散步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热闹得很。我又想起,有一次我和丁姓朋友,还有她两岁左右的小孩来园中逛。小孩坐在儿童推车里,低头捧着半个烧饼啃,小孩太小了,他也许对猫儿狗儿青蛙等小动物感兴趣,但对树木花草不一定感兴趣。路边林中草坪上有许多石雕,雕刻着农民耕田、踩水车、播种、施肥、收割、舂米等场景塑像,形象逼真,连在一起就是世世代代的农民播种希望和收获成果的农耕故事。小汉堡的妈妈好有耐心地指给他看,并讲解给他听。这时,小汉堡抬头看一看,也重复着妈妈话中的几个词,“水车”呀,“播种”呀。也许,此时此刻,小孩不一定懂,但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小汉堡坐累了,就下车走一走。如今,小汉堡一家已离开东台两年多了,小汉堡一定又长高了,更聪明伶俐了。
经过一排房子,丁师傅说这是他们的值班室,并告诉我大门到了。我左右看看,发现进门的一个小岗亭怎么不见了。丁师傅立刻明白,说这里是北门,你是从东门进来的。于是,丁师傅又将我送到东门的车棚,我的电瓶车停在那里。丁师傅给我留下来电话号码,这对我这个路痴来说,真是惊喜。以后,我可以放心大胆地逛了。
告别了丁师傅,告别了园中的树木花草,我突然有一种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告别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