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秘的角落》中折射出满满的信任危机
之前朋友问我有没有看过《隐秘的角落》,说是最近特别火的一部剧,推荐我看一下,算是给我种了草。上周末一口气追完了这部热剧,感触颇多。
剧情的开篇让我印象深刻,张东升竟然把岳父母给推下山了,蓄意谋杀。后来看了原著,才知道故事背景。但真的需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吗?这种方式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童年本该是童话般的美好,却活成了现实中成人的样子。成人本该现实面对生活,却幻想着笛卡尔般的童话。
今天,换个角度,从剧中的几个情节谈谈信任缺失这个话题。
情节一:细细的头发丝
朱朝阳独自在家学习,面对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严良和普普,虽略感吃惊,但还是招呼了他们,当小伙伴提出要借宿一晚的时候,他又犹豫了,不过还是同意了。面对昔日儿时的玩伴,遇到难处,难道真的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二天,朱朝阳出了一趟门,回来时家里空无一人,当他看到衣柜门上那个自己埋伏好的细细的头发丝,除了感觉如释重负外,也表明了他对小伙伴的不信任。因为他们是从孤儿院里偷跑出来的,路上偷过东西?总之,这个细节,在这个年龄,真的是细思极恐。这哪里是孩子,分明是训练有素的特工。
后来,朱朝阳有句台词,我最后悔的就是给你们开了门。其实,想想,如果换做是我们,是不是连门都不会开?
情节二:空白的存储卡
因为台风,出行受阻,一行四人来到了麦当劳。之后,朱朝阳和严良说到了那张存有犯罪证据的复制卡,让剧情发生了转折,之前还在一桌吃饭的四个人,感觉原本缓和的矛盾再度被激化。
一边是张东升为了被敲诈的30万不惜借高利贷,虽说他有杀人灭口的意图,后来被局外人破坏了,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至少在某个时间点,能感受到他真的想做个了结。张叔叔自己的愿望不就是,“我希望,一切可以重来!”
可是一张所谓的空卡,却把一切都毁了。这个时候,不是,您看我还有没有机会?而是,你让我怎么相信你?
严良要怎么相信朱朝阳?张东升又怎么相信这些敢于敲诈勒索他的孩子?当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你会轻易相信别人吗?
情节三:父亲的录音笔
朱永平现任妻子怀疑朱朝阳害了自己的女儿,这怀疑原本就暗含着很多信息,朱永平会选择相信谁?
显然,他并不完全相信自己的儿子。于是安排了跟跟儿子的饭局,还用进口泳镜当作道具。朱朝阳面对父亲和心仪的礼物,之前的不开心一扫而光,只是随后父亲的套话,让他始料未及,虽说是王瑶阿姨的意思,但是里面没有他父亲的意思?
趁着老爸上厕所的时候,他生气的把泳镜退了回去,结果无意间发现了皮包里的录音笔,此刻对于一个孩子,估计有种万箭穿心的感觉吧。父子间的信任,在这个时刻是不是也荡然无存了。后来的画面中,碗里有只苍蝇,让人难受、恶心。
后来,朱永平听了录音,也抽了自己。但是,有些伤害一旦发生,是很难挽回的。被录音不稀奇,但被自己的老爸录音还是稀奇的。突然想起了朱永平的那句,“以后等你长大了,你就能理解了。”
信任的速度
当谈及信任时,有两个极端。一类人,对其他人没有足够的信任,倾向于怀疑,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对他们来说,只信任自己;另一类人,过于信任别人,容易被骗,他们单纯天真,根本没想过保护自己。
拉丁谚语里有句话,“信任所有人和对所有人都不信任是同样错误的。”此时,明智的信任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信任的速度》一书中,史蒂芬·柯维通过“五波信任”,“四个核心”和“十三种行为”生动形象的阐述了如何在个人关系和职业生涯中激发和维护信任。
“五波信任”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比喻信任是如何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它从每个人的自我信任开始,推进到我们与他人的信任关系,再扩展到组织机构内的关系,之后延伸到市场的关系,最终把整个社会都涵盖进来。
当下,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越来越多,我们也从熟人社会逐渐进入陌生人社会,信任的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所以,更需要我们培养品德和能力,增强领导力和信心,在各个层面建立信任。
写在最后
现实中,人和人之间最难建立的就是信任,即使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也可能很脆弱,随时可能会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就被击得粉碎。
什么才是明智的信任?首先,要信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信用;其次,通过增加信任的方式与他人互动,避免破坏信任的行为发生,平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尽可能主动拿出诚意,降低信任成本。
例如,在工作中,你需要取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靠的是你做人,做事的积累,这样才可能在职场上获得资源。跟亲朋好友也一样,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信用,时常为情感账户充充值。
再回到之前的三段剧情,它们分别展现了一个社会人与朋友、陌生人和家人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任关系。
面对家人,我们无法选择,只能调整自己,善待他们;面对朋友,要多和对你有情感支撑、在价值观、梦想和成长方向上一致的人深交;面对熟悉陌生人,要懂得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你要坚信,信任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切!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